卢兴谭 周 党
在现在的教育潮流中,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从中找到突破口,发挥教育的实际价值,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高校怎样在残酷的社会和文化交流中标新立异,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大学生在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身体的同时,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树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从现实入手,推动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树立实用型的观念,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实践性格道德性的培养。首先是知识面的拓展,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其理解能力。再者从实践层面入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尤其是教学案件的设计要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最后加强素质的锻炼,包括学生的体魄、素养和人文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高校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学科、区域和培养任务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不同。比如理工院校,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型的人才锻炼,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经济类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包括文化知识、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等。其不同性主要区别于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研究生注重其专业能力,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方面都占据优势。而本科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相应的专科教育,以培养专业化的技工人才为主,具有专业的能力和水平,在生产服务行业前景广阔。
教育是具有目的性和主体性的活动,针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等内容的设定,都要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合理的的分析。整体上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上上政治课,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基本构建思想政治意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统一的观念,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在个人价值观方面,不但要求受教育者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任务,还要注重发挥个体的独特性。把人才培养任务和个体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有效的融合起来,因此,在人和社会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个人和社会的和谐,还要处理好个人和个人之间思想道德认知水平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符合主体的实际要求,还要保证外界环境的和谐共生。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的推动个人思想认识的发展,使得个人和社会和谐共存。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体的支撑,个体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第二,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体的发展,个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对象,但是必须在社会的范畴内进行,两者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第三,人才培养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导向,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能力的不断加强,推行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怎样在新的潮流中端正思政教育思想,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就要从思政教育的隐性影响和显性影响进行探索。在隐性影响方面,主要是指思政教育的范围性、号召性和隐藏性,利用一些文化背景、文化环境和文化素养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影响。而显性影响,主要是增加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理论的相关课程,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模式来宣传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在现代社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领域不再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现代的通讯手段和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这些影响因素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其根本需要以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大学生的全方位素养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其内外的创新价值,主要从党群关系、教育内容和保护政策等方面来进行,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根据要求,划分责任,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政认识都能得到明显的进步。坚决处理各部门之间不团结、缺位的情况,有效的发挥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