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思维培养

2018-11-15 02:25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刘 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近年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讲解阅读题的时间日益增加,但学生的得分率却始终没有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得师生双方都很苦恼。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着眼于以下方面:

一、在课本中找寻答题蓝本

先分析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中考中,在总分为120分的试卷中占有26分,主要考查题型:(1)注音。(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含义。(3)文章中某一语段的作用。(4)语句赏析(修辞、描写)。(5)具体时间(情节)归纳。(6)体会作者情感。(7)结合自身,就文章某一点谈出感受。一共有这样六个出题方向,看似杂乱无章,答题方法无处可得,但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题蓝本。例如现代文阅读中必考的“语句赏析”类型题就是对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揣摩课文语言,提高语文鉴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这一单元目标的考查,因此,培养“语言赏析”类型题的答题思维则是从初一开始训练和培养的。例如在讲授散文《雨的四季》时,在阅读欣赏语言美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对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的理解与体会,在课堂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二、帮助学生建立“文本思维”

培养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维,除了在利用课文内容建立知识体系外,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文本。迎刃而解。比如:2015年中考阅读《雪后吃春》中的三题“文章第4段写到‘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请从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许多学生在回答阅读题时信心满满,结果分数总是不尽人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自己的思想凌驾于文章之上。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根本法则是“用文章的思想回答文章中的提问”,并非是“用我的想象回答文章的问题。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答案在文本中”的思维习惯。

除了着眼于文本的局部,查找信息,体悟作者情感就要立足正个文本,把握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力足文章的整体表达。总之,帮助学生建立“文本思维”是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不二法门。

三、查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只建立“文本思维”还不够,有学生反映,看到一道题目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找不到答容题切入点,原因在于,学生审题时,只粗略地看题干,并没有把握住题干中暗含的提示信息。由于没有抓住关键词,盲目地到文本中寻找,这样会浪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找到错误信息。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强调每一道阅读问题的设置都是从文章内容出发,并且在题干中给出有关答题角度的提示,只要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就能迅速而有效地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的位置,甚至是完整答案。例如在某一年中考阅读《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中问题设置:21.“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第一,题目中共包含两个问题,有学生因为审题马虎导致丢掉一个问题,第二,题干中关键词有(1)“第七段”给出了答题区域,答案就在文章的某一段中;(2)“记叙顺序”答题时需要学生答题方向及角度。

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现代文的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法之一是:结合文意解释某一现象。例如某一年的中考阅读《新型玻璃》中提问“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什么是玻璃中的警察卫士。”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其一是没有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究自己的理解”因此,答题时不可摘抄原文语句;再如,在2006年长春市中考阅读《母亲》中,提问“分析概括母亲是怎样的人?”其二,则是是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薄弱,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着重训练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反复强调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应从具体的事件着手,分析得出人物性格特点。

五、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现代文阅读问题设置有有一定的题型和规律,解题是也有相应的方法与模式,在训练中培养学生们规范答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在答题时做得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回答问题有条理,有规范性、有针对性。这样不仅能节约答题时间,还能提高答题准确率。例如,2017年长春中考现代文阅读《回忆鲁迅》中,第19题“请从修辞角度分析‘在这半年中,我譬如一只雄鸡,在和对方斗,这种斗不是相互撕咬,而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对视。’”分析题干可知,这道问题要从修辞角度作答,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将……比喻成……/将……人格化+写出了……特点+表达……情感(态度,精神)”。套用这样的答题模式可将答案组织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那半年中的“我”比喻成一只雄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我与鲁迅之间既有斗争,但同时又相互尊敬的微妙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与怀念。

除此之外,还有2014年吉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告别白鸽》第20题结合文本分析,至于那一对白鸽养不住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分析题干关键词可知,首先结合全文,其次就是回答有关作用的问题,应该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着手回答。据此,可以组织答案为,这句话为后文写出“两只白鸽飞回老”家埋下伏笔。

因此,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明确答题套路,理清答题方向,严格按照答题规范作答,建立“归纳问题类型,总结答题思路”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初中现代文考查的并不只是答题的规范性与条理性,还有更高要求——层次性。这就要需要学生答题运逻辑思维将答案有层析地组织起来,力求完整。最常见的提问模型是“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写文中某一情节?”这类题,提问范围广,使得许多学生迷茫,不知所措。这时,不妨试着转换问法写出这一情节说明其有存在价值、作用,“为什么写”可以转化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可以发现,一道看似提问范围很广的问题,经过层层分析,最终落脚在“作用”类型题。那么,顺着思路,就要回答该情节在结构上与内容上分别有和作用。所谓文章内容方面,则要着眼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及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观点(情感、精神)这几大方面。运用这一解题技巧,分析《红豆》一文中第22题“作者写红豆,为何要多次提及春雨?”答案组织为,交代了红豆生长的时间(写出什么内容)衬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出作者心中的惆怅与悲凉(表达怎样的感情。)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思维培养是把书本知识和通过平时的训练所形成的“文本思维”、“注重题干关键词”、“分析文本的能力”及“规范的答题思维”变成一种答题的思维“定式”,应用于中考,让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不再望而生畏,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趣事,让学生语文的语文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