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琼
现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分几个模块,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二是专业课程平台,有钢琴、声乐、舞蹈、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导论等核心课程,以及一些专业选修类课程。那么在这些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类课程中,除了声乐和钢琴是小课或小组课外,其他的课程都是理论大课,学时和学分不等,一般一个学期为2学分;三是教师教育课程平台,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普通话训练、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四是实践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重视技能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教育实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课时教育实践多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正是同学们找工作的时间段,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并且时间只有10-14周不等,而且是一次性的,所以这样短时间内一次性结束的教育实习不利于学生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提高。例外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教育学、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现在考取国家教师资格证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学科,它的开设时间偏后,不利于学生的反复学习。再有就是通识教育类课程类型不够丰富,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音乐专业的课程专业性很强,教学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还需要课本外的内容丰富和补充。那么高雅音乐进校园就是很好的思路。“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旨在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生活,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以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目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有了一个更好地提升艺术素养和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同时我们的学生也要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和技能,再精益求精,把我们的音乐通过送下乡活动传递给孩子们,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积累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音乐通过这种健康的方式传递下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高雅音乐进校园”以外,如东北二人转、萨满音乐文化、朝鲜族的传统音乐“阿里郎”、伐木号子、蒙古族的呼麦、马头琴、吉剧等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汇演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不但展示了非遗项目的风貌,这对拓展音乐教学、传承地方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极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节约教学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比如史类课与欣赏课、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唱与指挥课、舞蹈排练与创编等课程可以适当地整合优化,不要把每一个学科分得太细,比如舞蹈创编的同时就得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发现不足及时地调整动作和队形,它们是相辅相成分割不开的。
我们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能够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要的人就比学全方位的武装自己。好多知识都是触类旁通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学科知识的存在都有她它存在的意义,比如英语的语法和中文的语法有些就是相同的,中国古代诗词的合辙押韵和我们音乐的句法也是很相似的,所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共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型,最后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去。
(1)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学生组织独唱、独奏、合奏、室内乐、作品、原创、乐队等音乐会,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和锻炼的平台,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兴趣,舞台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下乡支教。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或乡镇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音乐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我们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将我们所学的音乐知识付诸实践,从我们的如何学,转变成如何教,教会孩子们一个简单的乐器、编排舞蹈、齐唱合唱等,这将是如初我们示范性的一个最好的平台。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是一项非常系统和复杂的项目工程,建立符合核心素养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