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我人生》的美国精神探新

2018-11-15 07:49
电影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街舞舞蹈人生

杨 蕾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歌舞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漫长的低迷期后,中间尽管有《红磨坊》(2001)和《芝加哥》(2002)的惊鸿一现,但是美国歌舞片一直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直到美国电影人创新性地改造了歌舞片的类型元素,将歌舞与青春片的内涵和具体文化阐释等融合后,歌舞片才迎来了令人意外的新一轮繁盛。而在其中,由安妮·弗莱彻的《舞出我人生》(2006)开启的同名系列电影可谓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们在讨论新世纪美国歌舞片时,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轻松活跃,博得无数青少年观众喜爱的《舞出我人生》系列。

在弗莱彻之后,朱浩伟推出了《舞出我人生2:街舞》(2008)和《舞出我人生3》(2010),此后该系列风头不减,又出现了斯科特·斯皮尔的《舞出我人生4》(2012)和翠西·西埃的《舞出我人生5》(2014),除了袁隆执导的,尚未与观众见面的《舞出我人生之舞所不能》(2018)是一部颇为“另类”的,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外,前五部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五部电影尽管由四位性别、文化背景以及和舞蹈的渊源不同的导演拍摄而成,但是却都有着极为明晰的共同点,那就是电影在深层内核上都有着美式精神内涵。

一、叛逆创新的励志意志

《舞出我人生》五部电影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意味,这表现在舞蹈只是电影的“表”,而在“里”的层面上,四位电影人都希望借由舞蹈探讨更广泛的内容。作为可以被归结到青春片亚类型的电影,五部电影的主人公都处于青少年阶段,而在这一人生阶段中,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元素都有可能对他们的人生造成影响,而舞蹈在其中扮演的就是一个积极的角色。电影对主人公身上不羁、狂欢性格的塑造,是与美国精神中叛逆、创新的民族意志分不开的。美国早期居民的主体是所谓“旧世界”的移民,与欧洲人同源同祖。然而这些新移民却选择脱离宗主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且在其后的发展中,美国人在思想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民众的精神风貌上,开始展现出越来越多有别于旧世界的风貌,使得美国自内而外地摆脱了对旧世界在文化上的依赖,形成了属于本土的国家精神和文化身份。尤其是随着非英裔的大量涌入,新事物、新概念和新生活大量出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人肯定叛逆、肯定创新的共同文化心理。在青春亚类型电影中,主人公的叛逆、异想天开、大胆妄为、充满个性等,既是青少年的普遍特征,也是美国朝气蓬勃的人格化。

在《舞出我人生》系列中,这种叛逆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主人公都不满足于长辈或社会主流(旧世界/宗主国)为其规划的人生道路,对于舞蹈的强烈热爱能使他们坚持自己给自己选择的生活,战胜自己内部的缺陷或来自外部的困难。例如,在《舞出我人生3》中,尽管电影设置了主人公们最后拿到了国际街舞对战的奖金这一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卢克在保住了作为舞团训练场的仓库后去洛杉矶学习电影,娜塔莉也去加州继续自己的学业,而已经考上了纽约大学的莫斯则还是没有转系,主修电机工程,辅修舞蹈,而他的工程知识恰好能为舞蹈的演出提供舞美上的帮助。但在此之前,这些青春年少,充满初生牛犊不怕虎气概的年轻人都赌上了自己的前程。舞蹈是他们在这段逐梦岁月中激情的寄托,于是他们尽情挥洒汗水、时间与精力,为了舞蹈梦而不顾一切,尽管在家人的眼中,并没有成为职业舞者的他们的行为是虚度青春,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就像在《舞出我人生2》中安迪所说的,在她还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告诉过她,“做你自己”。

其次,在舞蹈上主人公们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进行各类舞种融合的探索,让自己成为舞蹈的主宰者,让舞蹈来表现个人旨趣,而非让舞蹈束缚自己。如在《舞出我人生1》中,个性叛逆,甚至因为盗窃等行为而被罚做社区劳动的泰勒擅长能够自由发挥的街舞,而诺拉则在贵族艺校学习象征高雅的、一板一眼的芭蕾。由于搭档的意外,两人开始了合作,泰勒将街舞中的如小地板动作等技巧带到和诺拉合作的作品中来。尽管两种舞蹈看似大相径庭,但是在对身体柔韧性、肌肉速度的要求上又是类似的,最终两人的表演既富于力量美学,有着街舞的干净利索,又保留了芭蕾的柔美之感,两人在演出后就受到了专业舞团的邀约。与之类似的还有如现代舞、拉丁舞与街舞的互融,乃至舞蹈之外涂鸦、跑酷、嘻哈等技艺的加入等,不同艺术门类在碰撞中火花不断。

二、多元合众的文化品格

如前所述,《舞出我人生》高度强调对个性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将个人意志与集体意志对立起来。反之,《舞出我人生》中主人公无论是在振作精神、重拾理想的个人成长,抑或是在舞蹈技艺的大放异彩上,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这在弗莱彻的奠基之作《舞出我人生1》中就可见端倪。电影强调的是跨界合作的重要性。只要将《舞出我人生》与同样是歌舞青春片,同样形成了系列电影的英国电影《舞力对决》(2010)相比较就不难发现,后者也同样运用了舞蹈跨界这一元素,但是《舞力对决》是以芭蕾和街舞实现正面交锋来吸引观众,而《舞出我人生》则对于合作强调得更多。尽管两部电影都有“舞种/舞者发生冲突—冲突解决”的模式,但是《舞出我人生》中冲突只是被一笔带过,男女主人公随后就开始积极地突破自己原有的对舞蹈的认知和社交圈子,主动与对方的舞蹈擦出火花,最终很快找到了具有超越性的审美和共同价值观。又如在《舞出我人生2》中,舞蹈也是一个联系起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的共性,大量隐藏的舞蹈高手聚集到一起帮助安迪向“锐舞争霸赛”发起冲击。可以说,舞蹈传达出一种合作意志,电影中的人物既拥有个性,又互帮互助,尽力维护集体的荣誉,并将自己的个性或自己专擅的舞技贡献到团队合作中来。

这是与美国被称为“熔炉”(Melting Pot)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英国犹太小说家伊斯雷尔·赞格威尔曾在剧本《熔炉》中表示:“美国是上帝的熔炉,在这个巨大的熔炉中,欧洲各国种族得到冶炼和重铸……德国人和法国人,爱尔兰人和英吉利人,犹太人和英国人——都投入到上帝的熔炉中吧!上帝在创造美国人!”在这个熔炉中,文化、个性上的“多元”在熔炼后被纳入到团结、合众,以某种愿望、信念为共识的“一体”中来,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形成共谋,人们在“一体”中推动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保持美式思想文化的维系。前述的各种舞蹈在电影中被人们实现了杂糅式的编排,也正是这种多元文化观的体现。在《舞出我人生2》中,舞者们为了拥有更好的默契度而进行艰难的磨合,尤其是一些热衷即兴发挥、追求随心畅快的舞者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编排出了高难度的、整齐划一的队形变换。

三、进取开拓的实用主义

好莱坞电影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对“美国梦”的反复书写。而美国梦也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代名词之一。在美利坚民族及其整个民族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史上,美国梦的概念不断被丰富。在美国立国之初,美国梦诞生于主张“勤俭清洁”的清教的土壤,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新移民开始了殖民拓荒,在种种无法意料的艰险之中完成对生存目标的追寻,正如费孝通所指出的:“……美国的富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贫穷中自己打出来的天下。我们看到的是吃得面孔红喷喷的老美,看不到的是他们曾在饥饿里挣扎的洋克。”后来,美国梦又成为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自由、平等、理想等信念的重要心理力量,而在当代,美国梦主要是以实用主义的面貌出现的。实用主义否定机械决定论,认为宇宙的秩序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是冒险和赌博,而每个人都有改善现实、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个人应该在生存中选择求索、奋斗和进取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可以说,美国梦强调个人奋斗的实质并没有变,只是践行美国梦的人已经不再像清教徒一样,相信虚无缥缈的神,而是主张自己奋发向上,战胜人生的矛盾和坎坷。这也是《舞出我人生》系列的精神之一。

整个《舞出我人生》系列的前三部,更倾向于讲述属于年轻学生激情澎湃的校园生活。在电影中,主人公都曾不同程度地陷入逆境当中,但是他们依然勇敢地面对竞争。例如《舞出我人生2》中的安迪早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自己的所作所为又不为她的监护人,即母亲的好友所理解,还一度被马里兰艺术学校开除,这使得安迪陷入迷茫和困惑中,但最终安迪还是走出了落魄,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打动了学校高层,也获得了母亲好友的认可。第一部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终日和不良少年厮混的泰勒,第三部中的莫斯都是如此,即使是衣食无忧的诺拉,也面临着母亲反对自己跳芭蕾的困境。而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思索舞蹈就成为主人公的奋斗方式,他们的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命运的回馈。

从《舞出我人生4》开始,电影则开始探讨舞蹈的社会功能以及舞蹈的存在性等更深奥的问题。舞蹈从学生式的争先斗勇方式中被升华为一种更成熟的社会愈合剂或矛盾的载体。不同舞者被置于社会这个大背景中,舞蹈和现实生活的矛盾被进一步揭示。主人公们的困境要比前三部更为严峻,如被朋友离弃,交不起房租,空有一身惊人舞技却只能做些电话推销、明星跟班、服务员、厕所清洁工等底层工作,《舞出我人生5》中莫斯所带的“The Mob”舞团在去洛杉矶发展后就曾经六个月接不到活儿,团员们一个个萌生退意。此时主人公的遭遇显然要比第三部中失去排练场地更为严峻。即使是在后来参加比赛时,莫斯等人也曾怀疑:“我们来参加这个比赛,就是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支付起那些我们付不起的账单,如今我们已成败局,那跳这个舞还有什么意义?”主人公们最终坚持初心,认为跳舞依然是他们的热情和梦想,但是在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尽管电影原有的轻松的叙事氛围发生了变化,但是主人公立足现实、直面人生、积极行动的人生态度是没有变的,他们依然不甘于为生活的激流无情吞没,从未苟且偷安。可以说,电影在肯定以昂扬上进的姿态追梦这种传统“美国梦”的同时,又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正视舞者“活在当下”的问题。

可以说,每一部电影都讲述一个独立故事的《舞出我人生》之所以成其为一个系列,并不仅仅在于其单部电影的名字以及在叙事和风格上的雷同,还在于其始终延续了一种美国精神内涵,舞蹈成为电影人用来对美国文化进行阐释的一个契机。承认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对5部《舞出我人生》(乃至美国当代同类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也导致我们对于要讲述一个中国故事的《舞出我人生6》有着更多的猜想和期待。

猜你喜欢
街舞舞蹈人生
街舞女孩,势不可挡
聚焦《这!就是街舞》
冰上舞蹈搭档
人生中的某一天
我的街舞梦想
我和舞蹈
街舞青春,你的未来在这里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