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歌/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将兰州市城关区社区民众业余音乐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影响下,所呈现出的民众业余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兰州市城关区社区音乐活动作为兰州市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着很大的硏究价值。通过对该地区民众音乐活动的考察和探索,可了解社区音乐活动在城关区的历史文化渊源;城关区市民的民风民俗、音乐审美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兰州市城关区社区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纽带,更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必要内容。
城关区地处兰州盆地东部,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属中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全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藏、维吾尔等36个民族,总人口7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7万人。
社区音乐,由繁复的、丰富的和具体的音乐活动构成的一个名词,是由当地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在时空中叠加而成的音乐社会现象。创造主体是各个社会阶层的社区居民,具有多元化、集体参与等特征。以满足参与者文化、精神需求为目的,满足特定范围内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追求。这种音乐文化形态通过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城关区社区民众音乐活动的参与者有当地居民,还有非当地居民,具有不固定性。演出地点在户外,活动时间随机。
李娜《兰州、南阳两地河岸音乐景观对比研究》定义的“城关音乐”是跨河、滨河城市河岸边伴化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是城市非专业音乐阶层在河岸边自发性的市民音乐行为,跨河城市和滨河城市,是文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关区基本每个区域都设有业余音乐活动地点。
随着城关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其独特的景观和地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是兰州市民众休闲娱乐的户外场所。在这里散步、跳舞、聊天、唱歌,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让人们乐在其中。
兰州市城关区一年四季,戏曲社团、民乐队、舞蹈队、歌唱队等类型的群众音乐活动频繁上演,丰富的音乐节目与表演形式,处处充满着浓郁的音乐文化气息。
笔者以兰州市城关区社区为考察地点,各类音乐表演为跟踪对象,查阅相关民俗资料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当地的音乐种类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戏曲表演、歌曲表演、舞蹈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文艺表演……
1、戏曲表演
城关区的秦腔表演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剧社规模灵活,小到三五人,大到数十人,演出内容通常是一些经典的折子戏,如《赶驾》、《拾黄金》等。这与组建规模和受众者有着密切关系,通常这样的戏曲表演有人物形象多、演出时间长、演员人数不够的特点;其次,观众的多样性,受众者的年龄、职业也各不相同,故事情节多为大众所喜,这样的表演模式,不仅能满足观众看戏的需求,也能吸引更多观众。
表演过程中都配有音响、话筒等设备,演员演唱和伴奏乐器均有话筒扩音,从演员表演、服饰和伴奏乐器等艺术表演形式来看,社区民众戏曲表演逐渐向专业、正规化发展,表演质量提升,赢得了广泛的受众者,更能激发演员的表演欲望。
2、歌曲、器乐表演
城关区社区歌曲与器乐表演团队逐渐增加,因为它具有影响面广、受众率高的特点,与戏曲表演艺术相比,更容易被大多数民众所接受。
歌曲、器乐表演风格多样,当地社区民众除了民歌演唱,也逐渐增加了政治歌曲、器乐表演,近几年流行歌曲也广为流传。歌曲演唱和器乐表演相互结合,舞台演出规模庞大,演员形象众多,使整个舞台更为生动。器乐形式多样,有敦煌古筝、二胡、葫芦丝、笛、扬琴等,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社区音乐活动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沿袭,对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城关区社区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使人们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谐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又促使城关区社区音乐活动行为的发生。
社区业余音乐活动,对于丰富社区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说都是极重要的。在人们满足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精神活动,除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以外,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兰州市城关区积极开展社区业余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效果良好,深受居民喜爱。因此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晓邦.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刘慧芬.唐代乐舞研究之五[J].故宫文物月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