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晨光/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这一新变化和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补齐短板,贴近需要、走进百姓,引导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舞蹈因其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易于参与,形式多样的优势,深受群众喜爱,是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的一项艺术形式,同时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之一,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发展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群文舞蹈创作的创新工作,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群文舞蹈的创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形成了相应较为成熟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通过借鉴和传承,确实可以少走弯路,相对容易创作出比较成熟的作品。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创作思维的桎梏。时代在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在发展,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我们的群文舞蹈创作不能吐故纳新,不敢突破以往经验的条条框框,那么必然导致作品内容老套、形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具体反映在群众文化之中,就是群众文化的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群众有了更多的对比和选择。因此,哪种群文形式更新颖,就更具有吸引力,就更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就在群众中更有市场。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大胆创新,使作品具有奇于别人之处、胜于别人之处,让群众始终保持对群文舞蹈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是我们创作的必然要求。
(1)舞蹈创作者要有创新意识。群文舞蹈创作者的创新意识对舞蹈作品的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满足群众对舞蹈作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在多元文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2)舞蹈结构要创新。随着群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舞蹈的认知和欣赏水平也在相应的提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通过群文舞蹈进行娱乐健身,而是越来越多的希望去欣赏舞蹈,去体验舞蹈的艺术美感,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群文舞蹈的传统形式,例如广场舞、团体舞等,大多呈片段化重复形式表现,结构单一,没有层次,缺乏欣赏性,受众群体逐渐萎缩。这就需要对舞蹈的结构进行创新,在创作中,注重舞蹈的情节、时间和空间结构顺序,赋予群文舞蹈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让群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多种情绪交替变化,产生共鸣,获得美感享受。
(3)舞蹈语言要创新。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的一门艺术,因此舞蹈语言就是动作语言。群文舞蹈的动作,来源于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是对日常动作的艺术重现,群众对这些动作能看懂,有认同感和亲切感,这也是群文舞蹈易被群众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动作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群文舞蹈对动作的创作,也要符合新时代的特征。例如,表现劳动的舞蹈,如果仍停留在展现挥汗如雨,或者热火朝天,这样的动作创作,显然已经和当前现实劳动,普遍采用操作机械,远程控制的情况不符合,我们应该深刻的去观察,体会生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进行艺术的加工与编排,创造出既能贴近于生活又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
(4)舞蹈辅助装备技术要创新。传统群文舞蹈创作编排中,一般对舞蹈辅助装备技术不重视,简单的演出服装道具就能满足需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装备技术,为更好营造舞蹈氛围,丰富舞蹈形象,提高观赏性提供了可能。如背景屏幕,声光电设备,3D效果技术等,可以把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时代以及人物的背景中,使观众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更容易对舞蹈作品的精神产生共鸣。因此创作者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以顺应时代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群文舞蹈的创新,既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为了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艺术审美需求,我们鼓励创新,也反对盲目创新,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因此必须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不忘传统,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创作思路和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做到传统与创新的融会贯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二是要遵循艺术规律,创作中始终坚持内容重于形式,不搞哗众取宠,不搞标新立异,不偏离艺术本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群文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形式,必须在创作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朴春红.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J].华章,2013(23).
[2]杨阿红.探析中国“新舞蹈”的发展动态[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苏忠.论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取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4]徐倩倩.浅谈如何创作和推广群众舞蹈[J].文艺生活 :下旬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