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
——评新编京剧《青衣》

2018-11-15 01:21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身段青衣嫦娥

京剧《青衣》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首部新编戏,上演以来摘得了众多殊荣。这部戏讲述了戏曲演员筱燕秋对《嫦娥奔月》的坚守、执着、反思的过程,成功塑造了“戏痴”筱燕秋的艺术形象,其富有传统韵味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动作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小说相比,戏中筱燕秋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许多阴暗猥琐的内容得到消解,春来的艺术形象也得到了改变,并且提炼出主要的剧情,删减不必要的人物,使整台戏简约凝练,中心突出,人物形象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最后筱燕秋跪拜嫦娥“送我的女神奔月行”的一幕,不仅表现了她“戏痴”的人物形象,更让观者动容,为此爆发出阵阵掌声。

近些年来,新编戏创作风气大起,各类作品也层出不穷,然而,真正能够作为精品剧目矗立在舞台上并且为观众所认可的作品却寥寥无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创作团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戏曲的真正内涵和特征,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京剧《青衣》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一方面尊重戏曲传统,另一方面又勇于改革创新。

一、继承

京剧《青衣》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在充分尊重传统戏曲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呈献出的是一台充满了传统戏曲韵味又洋溢着丰富的现代意识的精彩作品。《青衣》像是一股新编戏的清流,在众多现代戏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据笔者总结,《青衣》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台设置

京剧《青衣》继承了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舞台设置,根据极简主义来布置舞台格局,在场景设置上利用简单的桌椅进行布局。比如剧中筱燕秋家里的布置就是典型的一桌二椅,通过简单的布局把舞台空间留给演员发挥,利用身段表演填补舞台的空间。剧中二人为了打胎发生争吵时还利用拉扯椅子做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这一设置或许就是剧中筱燕秋所说的“留白的意义”吧。

(二)角色行当

京剧《青衣》显然关注到了人物行当的设置,我们从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的行当,如由青衣饰演的筱燕秋,花旦饰演的春来,老生饰演的乔炳璋,花脸饰演的面瓜以及丑角饰演的夏明等。同其他新编戏相比,《青衣》注意到了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并借人物之口提出“戏台丑为大”的观点。剧中夏明的表演多是点睛之笔,其精彩表演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三)服装设计

《青衣》虽然是一部现代戏,但是剧中主人公筱燕秋的服装却明显借鉴了中国传统戏衣的样式特征。剧中筱燕秋的服装大多是色调统一,以蓝色为主,包含了宝蓝色、天蓝色、浅蓝色,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和“嫦娥”的戏衣相协调的。另外,其外衣样式借鉴了古装戏曲女帔和披风的特点,前后开口,潇洒飘逸。剧中还有筱燕秋托起外衣下摆做象征着展翅飞翔的动作,服装衬托了她的表演,也象征着她想向“嫦娥”靠近,合为一体。

(四)身段表演

京剧《青衣》充分发挥了传统戏曲身段表演的元素,并且使用打击乐对身段进行配合,使得现代戏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戏曲韵味。剧中多处使用戏曲的程式化身段动作并且用打击乐进行配合,在新颖的表现手段之中充分发挥了传统戏曲的精髓。例如,《青衣》的“序”中,夏明在反串B角被筱燕秋泼水的时候,做了一个传统身段“屁股坐子”落地;筱燕秋在准备跳江时被面瓜拦住时,演员使用了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身段,打击乐以“三锣、撕边、一锣”的顺序来配合。剧中还有多处利用传统戏曲身段的表演,这也体现了《青衣》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尊重和继承。

(五)唱腔设计

在唱腔方面,和其他新编戏相比,《青衣》在对传统戏曲唱腔和板式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舞台节奏灵活安排,发挥戏曲板式的特点。比如,在剧中舞台气氛紧张激烈之时,人物一般使用流水板或者快板,加快唱腔节奏,来表达内心情感。“序”中筱燕秋追问春来的一连串“你可知”唱段,通过排比句法,在语义上不断深入,音乐节奏上不断加快,这一板式的使用和京剧《白蛇传》“断桥”里的“你忍心”唱段相类似。另外,在人物的唱腔中也充分吸收了传统戏曲的韵味,筱燕秋的唱段“怀儿难把台中站,舍弃嫦娥我心不安”一句,其中的拖腔和尾腔都是经典的京剧传统旦角唱腔特点,体现了创作者对传统戏曲唱腔的熟悉和灵活运用。

二、创新

(一)倒叙手法

中国戏曲因为受到舞台结构和叙事方式的限制,多采用时间顺序来表现情节发展,以时间为线索演绎舞台上的起承转合。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大型舞美技术的不断发展,戏曲有了更大的叙事空间。京剧《青衣》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舞美技巧展开剧情,扩充情节,通过舞美技术的辅助,使用倒叙手法,扩大舞台的张力。剧中多次借助灯光音乐和舞美的变化来回到二十年前的场景,展现当时的情节,详细讲述了筱燕秋二十年前离岗的原因以及她和面瓜在一起的经过。“序”中,春来说完“我可以演B角”,舞台上灯光音乐开始时变化,紧接着由夏明开始讲述和演绎二十年前的经过。第二场中面瓜的一句“怎么好像又回到二十年前了呢?”又开启了二十年前的时光大门,舞台上演绎了他们在一起的过程。这一新颖的表现方式,极大地扩大了舞台张力。

(二)象征性道具

笔者以为,《青衣》中有两件道具具有象征意味,有丰富的内涵,即舞台上挂着的宝蓝色对帔和筱燕秋家里的砂锅。

宝蓝色对帔在《青衣》开场前就被放置在舞台正中央,灯光打亮,来向观众暗示这一道具的重要性。根据人物介绍,这是演嫦娥要穿的戏衣,所以笔者认为,这一戏衣是“嫦娥”的象征,也是筱燕秋一直在维护的“嫦娥”的形象,所以“序”中夏明不允许春来碰它。“序”中这件戏衣从舞台上空落下,引起了筱燕秋的无限感慨和深情热爱,“序”尾春来绕着这一戏衣演唱“嫦娥”的唱腔,表达了对这一戏衣的向往。所以这一件戏衣代表着“嫦娥”,是筱燕秋和春来的情感寄托。

砂锅的使用也别有深意。筱燕秋和面瓜的家庭布置只用了简单的“一桌二椅”,但是砂锅这一道具却多次出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剧中两次出现面瓜为筱燕秋熬鸡汤的情节,表达了他对筱燕秋真挚的爱和呵护。但是砂锅第三次出现时,被面瓜一把摔碎,夫妻关系因打胎出现破裂。所以,这一砂锅,是他们夫妻关系的象征。

(三)舞台设置

《青衣》的舞台设置以简单的“一桌二椅”为主,但是却创造性地划分了前场和后场,以一道黑色幕布和横梁为界限。黑色幕布和横梁后面是白色的天幕,在这一个空间内,“嫦娥”多次出现,筱燕秋排练时演绎内心戏之际,黑色幕布也同时打开。这都说明,舞台后部这一空间是筱燕秋内心的展现,横梁是当下和过去,现实与理想的界限,“嫦娥”是她心中的梦想的真实形象。剧中,“嫦娥”唯一一次走出后场,是筱燕秋为打胎陷入两难时,这是筱燕秋和“嫦娥”最近的一次。所以笔者认为,这一安排也是内心戏的体现,它意味着筱燕秋吞下打胎药和嫦娥吞灵药是一样的行为,她们达到了高度共鸣。《青衣》巧妙地通过舞台设置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戏。

(四)音乐设计

《青衣》在音乐设计上独具特色,其音乐不仅具有传统戏曲的韵味,更充满着创新的活力。

在唱腔上,《青衣》做到了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比如我们印象深刻的筱燕秋那段“反二黄”唱段“憨厚人一句话字字锥心”,这一段唱,使用“反二黄”这一板式,充分发挥了这一板式哀婉凄凉的特点,并且创造性的在其中加入了一段吟唱,即“多么想,伴你长高每一寸;多么想,搂着你,月落到天明;牵着你,清晨到黄昏;啊……”这一段唱,从语言上分析,使用了排比手法,并且饱含深情;音乐上,使用吟唱,虽然像念白,但是却能感觉到人物内心压抑着的痛苦和不舍,这一设计堪称精彩。

另外,《青衣》大胆地使用了交响乐伴奏,主要来做背景音乐衬托舞台氛围。剧中多次倒叙手法的使用,就是利用灯光和音乐的变化实现的。如第一场和第二场倒叙回二十年前的时候,背景音乐都是紧张不安的情感氛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想法。筱燕秋为打胎纠结时,背景音乐像心跳的砰砰声,充满了紧张感。

三、结语

京剧《青衣》在充分发挥传统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了新编戏质的飞跃,成为京剧新编戏的一面旗帜。《青衣》中的“戏痴”筱燕秋,倔强的同时也让人同情,为了自己心中纯洁的女神嫦娥不受玷污,她怒而将开水泼向了B角,也甘愿承受离职的处分,埋名戏校二十年。通过春来之口我们知道,无论冬夏寒暑、雨打风吹,在戏校期间筱燕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嫦娥的追求,她始终在等待着重新登台的机会。但是当这个机会终于又放到她面前时,她却怀孕了,为了心中的嫦娥,她最终决定放弃孩子,吞下打胎药,做自己内心的嫦娥。然而事与愿违,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和嫦娥融为一体,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她毅然放弃了登台的机会,让更适合的春来演嫦娥,并跪拜“嫦娥”。筱燕秋的种种行为将“戏痴”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只为心中那点爱与执着。

猜你喜欢
身段青衣嫦娥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青衣覆雪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打开
青衣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