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姗
(天津城建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魔法黑森林》是由一部备受赞誉的百老汇舞台剧改编的迪士尼歌舞电影。影片会集了格林童话中“莴苣姑娘”“灰姑娘”“小红帽”和“杰克与豆茎”四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与角色,并套上讽刺剧的面纱组成了一个“黑色童话故事”。导演罗伯·马歇尔在演员选择上也相当有水准,几乎所有演员都是舞台剧出身,直接保障了电影的品质。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曾经说过,电影是靠隐喻生存的。电影《魔法黑森林》在主题表征、场景构建和角色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手法,使观影者感受到电影所蕴藏的深刻寓意。
《魔法黑森林》将几个童话故事进行混杂串联,通过黑森林这一共用场景将各个故事衔接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舞台剧的全部内容。《魔法黑森林》也秉承了黑色童话的一贯风格,构建了“迷失与回归”的隐喻主题。
影片中关于“迷失”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各角色在欲望驱动下的所作所为。众人因各种原因迷失于贪婪之中。贝克母亲在怀莴苣姑娘的时候因为贪吃想吃蔬菜,于是他父亲就去女巫的菜园偷菜,而且顺手偷走了魔豆。这也是《魔法黑森林》故事的起点。贝克夫人很爱自己的家,但由于内心对皇室的敬慕和贪念,导致她面对王子的勾引时无法自控。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大灰狼因为想吃掉小红帽,结果出场不到10分钟就被贝克杀死,还被小红帽剥去皮毛做成了狼皮披风。灰姑娘的姐姐因为贪恋荣华富贵而被断脚趾断脚后跟,后来又被灰姑娘的鸟儿啄瞎双眼。杰克也因为自己的贪欲,先后偷了巨人的金币、金蛋、金鸡和金竖琴,直接导致后来女巨人的复仇。众人朝向马斯洛需求理论一级级地往上爬,在面临抉择之时又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影片正是用这一系列欲望和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之间的强烈对比,隐喻了现代人在诱惑面前失去自控的一种迷失。
同时,众人的“迷失”还体现在对待责任的态度。在影片中,因为杰克误杀了巨人,女巨人到地上找杰克报仇。女巫想把杰克给女巨人来挽救村庄和莴苣姑娘,但是众人认为杰克偷东西杀巨人都只是为了让妈妈过上富裕生活,而女巨人的报复则是莫名其妙。众人的反应也隐喻了社会部分人群对待责任的冷漠态度。因为女巨人不是人类,和众人更少有交集,所以杀死她是最轻松最人道的解决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当灾难来临之际,人们往往会将责任推卸给最陌生的人,以此背负最少的罪恶感。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众人还将责任推到了坏角色女巫身上。女巫看清了形势和主角们的伪善,嘲弄道:“就怪我吧。你们对人好,并不出于好心,但你们也不坏,你们只是善良,我既不亲切,也不是心好,可是我是对的。”女巫的话也让主角们陷入了到底谁对谁错的迷茫之中。
影片中众人的“回归”则主要形成于女巨人摧毁家园之后。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众人逐渐对自己的行为反省。杰克被贪婪蒙蔽双眼而去伤害他人,然而,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也促使杰克开始认真思考之前的所作所为。在母亲被杀害和家园被屠戮的情形下,杰克最后将自己作为诱饵进行了自我救赎。小红帽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谨小慎微,到后来自行判断决定参加猎杀女巨人的行动,也表明小红帽的逐步成长。灰姑娘在面对王子的花心时,既不愿做一个饱受欺辱的女佣,也不愿找一个梦幻缥缈的王子,她也从虚荣中回归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妻子死后,贝克终于明白了肩负的责任,通过自我反思也逐步得到灵魂的升华与净化。因此,在女巨人来寻仇之际,大家(杰克、小红帽、灰姑娘和面包师)齐心协力击败了巨大豆茎下的女巨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众人最后的举动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在历经磨难和彷徨之后仍积极寻找出路,最终走出迷失,完成了自我认知的回归。
黑森林是衔接各角色的重要地点。电影刚开始,大家唱的都是“我希望”,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也预示着故事是由每个人的期望开始的。显然,随后的剧情发展却证明了梦想与现实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众人为寻求各自的利益决定要去黑森林。黑色代表着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试探。黑森林本身也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和未知的可能,因此黑森林也隐喻了人类社会。在黑森林里,众人接受各种考验和磨炼,并展现出最真切的一面。这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迷茫、挫折和背叛等。众人在黑森林中的本性暴露也表明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只会相互埋怨。可见,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堪和人性的贪婪是多数人难以摆脱的。最终,影片中的众人通过努力战胜了共同的敌人,过上了颇为平静的生活。这也表明众人通过不断突破自我,战胜心理冲突,最终重建信仰。电影结尾提到,在黑森林里学到的一切,在离开森林后都还会遇到,并要学会在旅程中寻找希望,并不断学习和思考。这也预示着人生每次挫折和磨难都会使我们成长,我们应树立足够的勇气面对所有未知考验。
作为视觉语言,色彩变化也是建构主题的重要表达方式。《魔法黑森林》摒弃了以往童话故事鲜艳的色彩搭配,而是以暗淡的色调充斥着绝大部分画面,甚至在灰姑娘与王子大婚之时,也不见传统婚礼上的张灯结彩。灰暗的色调除了代表神秘与恐怖,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变形。这也暗示了影片弥漫着某种不可言语的阴暗、低沉和压抑的氛围,也使人产生一种伤感和无奈的思绪。影片还把众人分别置于昏暗的房子、城堡、阴暗的林间小道等不同场景之中,也预示着众人各自无助而恐惧的遭遇,隐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困扰。影片灰暗的画面效果也为影片蒙上了悬疑神秘的色彩,容易产生强烈的感染效应,使主题更显得凝重和深刻,使人预感到影片会有不可思议的结果。
女巫对面包师的诅咒让人物之间产生了联系,故事也由此展开。《魔法黑森林》通过不同的人物经历影射了社会现实。电影中各角色都具有深层次的蕴意,隐喻了不同的人生阶段。
因为家里没米下锅,母亲要求杰克穿过黑森林去市场,卖掉自己的动物伙伴——牛乳般白的奶牛。这也隐喻了物质条件的低下会使人产生生活的无力感,因为贫穷使得友情和亲情都显得粗糙和廉价。贝克夫妇用五颗豌豆买了杰克的奶牛。而豌豆使杰克打开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杰克通过豌豆茎爬上天空遇到巨人,又因自身贪念偷了巨人的金币、金蛋、金鸡和金竖琴。在偷金竖琴的时候,杰克被巨人发现,他砍断豆茎以逃避巨人的追赶。巨人从半空掉下来摔死了,这也直接导致后来女巨人的报复。杰克冒险似的境遇也暗指每个人莽撞冲动而又迷茫的少年期。
小红帽在黑森林里遇见大灰狼时毫无恐惧之意,并被大灰狼诱惑走了岔路。而大灰狼则吞吃了小红帽的奶奶,并在小红帽回家后,使用伎俩把小红帽也吃掉了。被贝克先生解救后,通过小红帽的唱词,她终于明白听妈妈和奶奶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在遇到陌生人时要警惕,美丽的花朵背后也会有危险。小红帽具有单纯的意愿,向往亲情的温暖安逸,但容易被美丽的事物吸引分心。小红帽的境遇也影射出每个人叛逆的青春期。
莴苣姑娘是面包师贝克的妹妹。由于贝克母亲在怀孕时想吃女巫菜园里的蔬菜,贝克父亲只好去偷。女巫却因贝克父亲的偷窃失去美貌。作为报复,女巫抢走莴苣姑娘并将其关在高塔之上,只有通过莴苣姑娘的长发才可进出高塔。女巫将自己的内心需求投射到莴苣身上,对莴苣的爱非常热烈且充满独占欲。在莴苣姑娘与王子幽会被发现之后,女巫勃然大怒。她不惜怒剪莴苣姑娘的长发,把她囚禁在满是毒蛇的孤岛阻止早恋。最后,莴苣姑娘仍然选择和王子私奔。莴苣姑娘的私奔暗指青春期的躁动,她渴望爱情,希望离开双亲构筑的高塔,追求自己的幸福。女巫和莴苣姑娘的母女关系也隐喻了当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缺乏沟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而孩子有时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
灰姑娘的故事脉络基本再现格林兄弟版本。隐藏在灰姑娘内心的憧憬和渴望,使她在母亲坟前祈祷可以参加王子的舞会。然后她就被施予魔法,有了舞裙和鞋子,步行穿过黑森林参加舞会。由于王子的花心,灰姑娘最终选择与王子分道扬镳。她说:“从前父亲的家对我而言只是个噩梦,你的家是一个梦想。现在我只想在这两者间求得平衡。”王子说:“我将永远爱着那从我身边跑走的少女。”而灰姑娘回答道:“而我将永远爱着我梦中的王子。”灰姑娘对待幻想中的爱是少女对罗曼蒂克的幻想,对感情却持有理智的态度。她深深地明白,幻想中的爱与现实中的婚姻关系是截然不同的。灰姑娘的境遇也象征着面临分岔路口的成年初期。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往往会纠结迟疑,但是在历经考验后终于认清内心所需。
面包师贝克是影片的关键角色之一。贝克夫妇没有孩子,就好像树开花不结果。他们非常想知道没有孩子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有孩子。女巫给了他们答案和方法,贝克夫妇就磕磕绊绊进入黑森林了。贝克原本是一个不愿意帮助人的小市侩,但为了破解咒语和保护妻子,他毅然决定走进黑森林,这对于贝克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也隐喻着苦难确实会使人成长。在妻子死亡时,贝克开始想放弃责任以逃避现实,但在死去父亲的指引下重拾勇气,勇敢坚强地面对危险。贝克夫妇的故事象征着平淡的婚姻与生活。贝克的转变是完全成年人的状态,这便是人类的发展阶段,也是成熟的成年期。
女巫在影片中是独揽大权的人,但莴苣姑娘是她的致命弱点。女巫希望莴苣姑娘能拥有自己没有得到过的母爱,并渴求莴苣专一且纯粹的爱。莴苣姑娘在女巫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成人,但是内心中渴望着自由和真爱。女巫以为莴苣姑娘是因为自己的丑陋面容而远离她,因此她千方百计想恢复青春,故而找到面包师达成破咒协议。女巫对莴苣姑娘的溺爱也成为故事的导火线。在解除诅咒重获美貌之后,女巫仍然没有阻挡莴苣姑娘的追爱之路。女巫的经历隐喻了人类在为人父母之时,应明白自己终将会被渐渐长大的孩子疏远,这也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
童话故事是人生起步最重要的教育。隐喻对于强化童话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意义重大,还可起到烘托主题、凸显角色内心世界的作用。《魔法黑森林》的隐喻保障了电影中主题、场景与角色设计的深层内涵,也使观众在看似荒诞的故事中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原本纯朴温暖的童话。影片里充斥着控诉和社会现状对人类心灵的扭曲,深刻揭示了人情的淡漠以及现实的冷酷。这也提醒我们应认真理性地对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现实和考验、悔恨与过错,以便更从容地继续未来的生活。可以说,《魔法黑森林》的隐喻建构对于解读同种类型的黑色童话电影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