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
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一天他去上课,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对他点头微笑很有礼貌。作为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对教学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比如讲到哪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正因如此,他很快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就是说学生听懂他的课了,他很高兴,自然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
下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跑到他的面前:“钱老师,您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赞扬,他只是平和一笑。他心中是有疑问的,赞扬他的人未必真听懂了,不过是顺势讨好或吹捧一下自己而已。但这个学生不同,把他的课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都听懂了。他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不再有所戒心了。作为老师,自己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很快乐的事情。
于是钱理群教授对这个学生有了好感。如此一次,再次,三次,他对那位学生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那个学生找到他时说:“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请您给我写个推荐书,行吗?”
因为有好感在先,钱理群教授二话不说,欣然应允。然而,打这以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过来,那个学生曾经的点头微笑等等,全是投资。其投资就是为着收获钱教授的推荐信。一旦目的达到,微笑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他处了。
钱理群教授笔下那个学生的微笑,是一个功利主义者精心炮制的微笑。功利主义者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呈现出高情商、高智商、高水平,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
功利主义者适应性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鱼得水。由于潜意识中功利思维的引领,他们非“有用”的书不读,非“有益”的人不结识,非“有利”的条件不接受。他们擅于总结知识经验,擅于找到一切有利因素,然后以反复的机械运动让自身锃光发亮。
他们不放过自己的一点成就,比如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会无限放大并藉此在社会上继续投机钻营谋取自己的前途,从而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实实在在的精致的功利主义者。他们不会在科学和创造上有什么大成就,但他们擅于总结懂得模仿,能适应现行的很多体制。一旦得了势,他们会变本加厉地去规定去磨炼去制造更多类似于他们的后来者,让原本可以简单公正的社会规则,变得更加复杂深邃扑朔迷离。
这样的人,注定会灵性尽失,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作为得势者,他会以自以为是的却是板结僵化的标准,去甄选自己认同的人。这样的认同一旦轮回反复,导致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有一些人,他们缺少功利主义者那样的“微笑”。可他们只要拥有适当的环境、适时的机会、适合的发挥空间,其创造力就会喷涌出来,成为有特别价值的人。这种价值不会惊天动地,也很难大放异彩,但他们因此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不断地在自我生命的绽放中发光发热,有了快乐幸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