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
国内首屈一指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不久前宣布告别教育。一个北大的老师告别教育,意味着他从此不再公开讲话,不再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怎么了?
在笔者看来,促使钱理群告别教育的一个原因,是他对大学生失望了。
大概是在今年5月,钱理群语惊四座,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钱理群甚至总结出了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一次讲课,一个男学生坐在了第一排距离钱理群最近的位置。这个学生在每个节点都能及时做出反应,恰合老师心意,课后他像很多人一样上前与钱理群攀谈。这名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恭维”的赞誉之后,随即列举了老师讲得好在哪里,而且都说在了点子上。这给钱理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每次都是这样,钱理群对这个学生的好感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该学生对钱理群说:“钱先生我想到美国去,您能帮忙推荐吗?”钱理群欣然同意。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踪影。
钱理群对此大发感慨。他说,这就是鲁迅所讲的“精神资本家”。他的称赞、微笑、反应……这些都是有目的的,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所做的一切,包括微笑都是要有回报的。
在钱理群看来,高智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点,这样一批人由于办事高效率,极容易被市场承认,同时,做事不露痕迹,也极容易成为接班人。如果他们掌握了权力,危害性大于现在的贪官。
促使钱理群告别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是对中学教育的失望。
最近这些年,钱理群曾试图在中学讲鲁迅这门课,但他用“节节败退”来描述自己的中学授课经历。开始,学生们听课都很踊跃,后来,听课者越来越少,有学生说:“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钱理群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它反映了中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不仅教育者(校长、教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在中学里“节节败退”,在大学里发现学生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奈之下的钱理群只好宣布告别教育。
这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正是最需要鲁迅的时候。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是鲁迅说的。多么深刻,正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写照。
“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他们却不很向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与一种特异的名称。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逆徒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或洋奴。”这也是鲁迅说的。这说的,不正是前段时间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钱理群暂别教育,但笔者相信他没有走远,他肯定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行动着。因为他说过,鲁迅最可贵的一点是在绝望中还有反抗。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听到他发出的反抗的声音。
【原载2012年10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观点》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