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这种人才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十分重要。高职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要想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革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模式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模式
一、 引言
虽然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依然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高职院校应革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传统
就目前来看,许多高职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依然采用的是“粉笔+黑板+上机”这种方式,在课堂上,通过板书,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机械式引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操作过程,无法让学生理解透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定程度上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教材的落后
教材是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的工具,然而,就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所用的教材来看,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上所摘入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材上的知识过于系统性,没有按照社会需求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用不上、技能不突出。
(三) 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重视,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然而,就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来看,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教学十分机械,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 教学评价不合理
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评价依然以考试为主,而考试不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估。同时,考试这种方式有失客观性,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作弊,以至于无法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做出有效的检测。
(五) 专业的教师不足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一方面,高职学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无法有效的推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另一方面,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落后,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来教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教学,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三、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模式的革新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方法。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对此,加大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高效消化知识。
(一) 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模块课程,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网络基础课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对此,要想提高网络基础课教学实效,教师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基础分成系统与网络应用、图文排版、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制作等模块,然后按照模块系统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高效记忆和消化,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二) 革新教材体系
教材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知识水平。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想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革新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材尤为重要。在教材编纂时,要融入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再者,高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专业课,增设选修课,让学生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而推动学生的更好发展。
(三) 多媒体教学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礎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以本为本的讲解方式,而这种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集声音、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可以丰富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入与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如,在学习“网络七层模型”时,由于该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有着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画可见,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
(四)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长期以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去学习,而这种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电子表格处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1~2个电子表格处理技巧,然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所准备的电子表格处理技巧,将自己掌握的技巧传授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准备电子表格处理技巧实则就是一种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当期准备的知识被认可、被接受后,可以激发其学习自信,促使其主动去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 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为探讨对象,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去分析、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中主要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不注重实践,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地发挥和重视,让学生带着项目去探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如,“网页设计”这一知识的教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内容作为项目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去剖析项目内容,让学生在剖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形成能力,健身对知识理解与消化。
(六)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实效。对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抓好教学评价工作。首先,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核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考核,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模拟现场操作,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教师要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在师评的基础上,结合自评、他评,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能力做出全面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七) 强化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效果。对此,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打造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首先,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完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进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其次,对外引进专业的教师,壮大教师队伍;再者,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而作为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主动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四、 结语
综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理论指导,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有赖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特点,推行模块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进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施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36-137.
[2]马进毅,李新治.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計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4):254-255.
[3]于淼.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弹性教学模式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1):57-58.
[4]汪刚.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04):32-33.
[5]万德年,熊发涯,孙俊,罗幼平,刘宝平.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8):91-94.
[6]庄绪强.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3):25-27.
作者简介:
马海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