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长青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和诗意栖居等,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本文对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促进辽宁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人渴望回归乡村、回归自然。乡村旅游在国民旅行中所占的比率也大幅度增加。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心理越来越成熟,乡村旅游更加注重过程,以及整个过程带给人们的体验。
一、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指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来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观光和体验娱乐等需要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将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相融合,依靠农村的优美景色、自然风光、特色建筑和淳朴文化等资源,作为吸引外来游客的方式和手段。
(二)乡村旅游特点
首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中既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的村落建筑和极具特色的传统劳作习惯。其次,乡村的地域差异性也很大,而且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所以同一地区乡村旅游的内容随季节的变化而变,使得乡村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同一地区的重游率。而且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多种多样,如旅游者可以通过直接品尝特色小吃、农产品或者直接参与食品制作和农产品生产等生活实践,并能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辽宁省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意识,市场宣传不到位
虽然辽宁省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其整体发展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整体规划和品牌意识,过多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使得县域旅游发展并不乐观,不仅没有形成整体发展的趋势,反而产生了激烈的内部竞争,限制了省内各县的旅游发展。此外,还存在宣传不到位,没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现有的乡村旅游宣传影像资料中,内容较为匮乏,而且形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图片,无法成功吸引旅游者的目光的问题。
(二)资金短缺,旅游项目单一
尽管辽宁省地域广博,人口众多,但是乡村经济发展并不乐观,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尽管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部分乡村的可进入性差,诸多原因导致大部分乡村的旅游开发只是在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发展停滞不前,只能使游客进行采摘、品尝等极其简单的旅游活动,不能让游客更多地参与其中,不能满足现在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专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不高
一方面,辽宁省境内乡村旅游大多是民众自发式开发,经营者大多是农民,缺少专业经营管理知识,不能进行专业化管理和现代化营销。同时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缺乏专业素养,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不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中专门的旅游协会等部门较少,制度不健全,缺少管理依据,导致出现市场恶意竞争,价格不合理,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无处投诉的现象。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全面做到与环境和谐发展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交通、住宿、通信和卫生四个方面,很多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都在大山深处,道路狭窄或者崎岖不平,可进入性差;另外乡村内部缺少对停车位的建设,所以导致游客在节假日几乎很难找到停车位置,占用车道现象严重。由于农民自身筹备资金有限,所以住宿方面條件不是很好,部分地区住宿设施只有单人间,不能满足家庭旅游的需求。乡村旅游景区对于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不完善,使当地环境受到破坏,而且公共厕所数量少,卫生环境差。
三、辽宁省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的机遇,进行产品宣传,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外界进行乡村旅游城市形象宣传。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网络平台的资料,提高影像资料质量,其中,贴近生活的视频更能吸引旅游者,更要对其他资源进行宣传,如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手工艺品和历史文化等。可以向社会征集摄影爱好者,为乡村旅游宣传添彩,或者与学校进行合作,为美术学院学生提供写生基地。当地居民自己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宣传当地旅游形象。
对不同县区乡村旅游发展做出整体规划,挖掘各个县区自身特色,根据自然、历史、民俗和建筑等划分不同区域,扬长避短,既避免了旅游产品的过分雷同,又可以发挥不同地区的吸引力,向游客展示每个县域的不可替代性。规划线路,整合不同风格的县域,将各个县区之间的竞争关系变为互补关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增加辽宁省整体旅游的竞争力。
(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与企业合作,引进外来资金
在进行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不能将当地居民排斥在外,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多人联合承办经营,合作化模式让更多的原住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投资建设中,形成规模效应,给予居民经济收入保障,既能防止“飞地”模式形成,还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同时吸引外来资金前来投资,共同完成乡村旅游的建设,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外来资金,从而在建设方向上失去话语权,将居民排斥在外,造成过度商业化,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破坏区域民俗文化,从而影响该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交通建设,提升住宿质量,开发住宿新模式
加强乡村交通建设,增加大山深处的乡村可进入性。对于汽车不能进入的地区,可以增加牛车等交通工具,有水的地区,可以让游客乘船进入村庄,增加游客体验。
乡村旅游目的地要加强住宿建设,提高现有旅馆质量,这是发展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一步,同时,增加住宿样式,也能更好地提高旅游者的体验。针对地区特色开发主题宾馆,如特有植物主题宾馆、动物主题宾馆、农作物主题宾馆等。
(四)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生活垃圾管理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增设厕所、垃圾桶、停车场的数量,提高乡村公共设施质量。建立相应的污水排放及生活垃圾处理机制,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使其知道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自觉维护当地环境;同时成立监督管理机构,对随意排放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加强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进行废物利用。
(五)提高农户经营者专业素养,引进高素质人才
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农户经营者和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形成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使相关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进而提升旅游地总体服务质量;可以和辽宁省的高等院校合作,也可以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从而引进高素质人才支援乡村旅游建设;聘请具有专业而素养的团队进行专业化管理。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