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2018-11-14 11:15钱锋黄柏青黄江荣余万桂任伯绪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医学教育

钱锋,黄柏青,黄江荣,余万桂,任伯绪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我国现行“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围绕学科分类组织培养医学生。但是,随着近代医学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导致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课时负担重、教学内容重复、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缺乏统筹而严重脱节等问题。针对“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弊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推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以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实践来论证“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PBL)等新型医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方案,为我国全面推行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长江大学医学部自2012年获批“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后,认真学习国内各医学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结合自身特色,于2013年拟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自2014年秋始,每年从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遴选30~40人组成一个临床卓越教改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1 器官系统模块教学实践

医学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以PBL、TBL、CBL、MOOC等教学方法为辅,实施器官系统模块教学。器官系统模块包含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生殖、性、发育和生长,药物概论,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肿瘤学等12个子模块。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公共基础、人文社科、职业技能、以及临床核心课程等四大模块约27门课程[1]。2013年,医学部组织基础与临床医学院骨干教师多次协调,共同成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小组,确定上述器官系统教学模块后,各模块分别安排一位基础医学和一位临床医学教师作为模块负责人。万事开头难,本着对学生尽责、对事业尽心、对改革尽力的态度,工作小组反复斟酌,历经1年,才最终确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根据临床卓越11401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及相关建议,工作小组对培养方案作出修正。其后每年都会由课程模块负责人带头整理教学材料、收集教学反馈、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经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后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改革宗旨,在实施器官系统教学的同时,医学部积极倡导并在教改班实施了“双导师”制度,组织学生与临床导师见面及选择临床导师。教改班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在接受基础医学导师指导的同时,也可随时与临床导师联系,并可在临床导师安排下进入临床见习。这个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教改班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及专业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PBL、TBL、CBL等教学改革,教改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在更为严格多样化的考核条件下,考核成绩并不差于甚至优于非教改班学生。

以“人体结构”模块为例,该模块整合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等相关教学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以及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该模块按照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的顺序,分三段安排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解剖中正确、完整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学到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综合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PBL、案例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2]。

另外,通过临床医学教改班器官系统模块教学实践,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极大提高,并能将新的教学方法推广到非教改班的教学中。以“感染与免疫”模块为例,该模块整合了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三门主干学科和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分支学科, 分免疫细胞与组织学基础、感染的发生与免疫学、免疫学与临床应用等三部分安排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 TBL),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

2 器官系统模块教学阶段性培养质量分析

自开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改班教学以来,已成功组建2014级至2017级四个临床卓越教改班,其中2014级卓越班学生已于2017年初进入临床医学院继续学习。通过对比2014~2016级临床医学卓越班各模块课程的成绩,可以确定各模块教学的效果基本达到了考核目标。在考核试卷的难度把握上,2014级试卷难度偏低,所以某些模块的考核平均成绩偏高。经过教师研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对学生的整体要求,2015级试卷难度做出调整,从而避免了学生普遍高分的情况。而为了体现“器官系统”模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模块课程考试试卷中也增加了多学科综合论述题。所以,从教学及考核难度来看,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改班应该是明显高于非教改班的。但从成绩来看,教改班成绩并不差于非教改班。以人体结构(Ⅱ)为例,非教改班考核为开卷,而教改班除了考标本外还有闭卷考试,难度明显增加,而成绩并无差异。而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医学院学习前,统一进行的临床医学基础综合考试成绩来看,教改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显著高于非教改班(表1)。从阶段性评价指标、期末考试成绩、教学反馈信息等多方面分析,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改班的教学工作开展顺利,略有成效。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肯定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但不可置疑的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利大于弊、势在必行。

表1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情况分析

注:卷面总分150分。

3 器官系统模块教学反馈及下阶段工作重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尚处于探索阶段,师生都需要不断的尝试、实践、交流、反馈来发现问题和不足。自2014年始,针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教研活动和学生反馈就从未间断。学生意见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①卓越教改班遴选、开课与宿舍分配问题;②教材问题;③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衔接问题;④课后辅导不足;⑤基础与临床教学内容对接不畅;⑥临床教学及见习资源不足等。从学生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教改本身是积极配合并给予高度评价的,但对教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给出了十份中肯的评价。

根据学生反馈及教学实践分析,学校和教师在下一阶段应该完成以下工作:①制定新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改班遴选方案,确保教改班遴选、开课、住宿等问题合理解决;②根据学生反馈意见,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教改班教学管理、督导及奖惩机制;③反复探讨在实践中发现的教学安排及衔接问题,杜绝教学逻辑颠倒、次序混乱、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再次修订教学大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④继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合理安排PBL、TBL、CBL等教学,避免不必要、不合理、不严谨的开设,协调基础与临床教师资源,完善PBL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⑤跟进教改班临床学习、见习、实习情况,全面采集教研数据,评估教研效果,为后期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医学教育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