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唱衰中国的噪音时有聒噪的背景下,实现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宪法修正案精神,坚持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从而捍卫和巩固党执政兴国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总纲,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坚持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实现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领导特质决定的。
其一,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清醒的职责定位和强烈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生产,践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人民在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情怀,把真诚的拥护与真挚的信任献给党,这是人民群众为保障自己根本利益而作出的政治选择。
其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是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同时善于学习、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以理论创新指引实践创新,适时发挥其强大的组织优势与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利用与调动国内外各种因素与资源,集中力量完成各项经济发展任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人民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唱衰中国的噪音时有聒噪的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以“改革”“民主”“修宪”名义干扰我国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反对党对经济的领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树牢“四个自信”“强化舆论引导工作”,注重经济舆论宣传,对误读、错判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国内外错误言论睿智亮剑,向世人传达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态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党领导经济的错误倾向,坚决捍卫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及党执政兴国的经济基础,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和方向不转轨。
人类社会如同生命有机体,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思想文化密切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唯物史观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他援引国际共运史的经验教训阐释我国的改革开放不能动摇党的领导、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早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假借民主、假借法治来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国际共运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没有出路的。同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放弃党的领导,任凭各种反对势力打着民主的幌子瞎折腾;或者饥不择食、乱开药方,只谈改革而不论加强,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其结果就是改革变成了改向,变革成为了变色,把自己的执政地位也给‘革’掉了。当前,特别要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依法治国的幌子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形象,企图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和影响,以实现其政治图谋。”历史警钟,依然长鸣。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而打着“改革”“民主”“修宪”幌子放弃党对经济的领导,的确是要命的一着。
党的领导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已经证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党领导经济的错误倾向,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力、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适度的经济发展目标。
从一定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经济交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拓展,需要完善的、专业化的法律制度保障经济流通的健康有序。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尤其需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惟此,才能依法确保我国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轨道上健康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
其一,依法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巩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得到体现和加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国有企业做到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最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从而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其二,依法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加强和改进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非公有制企业数量的增加,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日益显现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抓好“两个覆盖”,就是要抓好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和引进党员职工工作,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就是党组织要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引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创先争优推动企业发展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其三,依法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依法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齐心协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建立以“亲”、“清”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企业经济人士要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其四,依法实施人才战略服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积极领导实施人才战略,为经济发展发现、培养、集聚、提供优质从业人员,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此他强调,要集聚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