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文慈
协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一词最早是由朱利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萨缪尔·桑德斯(Samuel Sanders)提出的,它特指一门与声乐、器乐及其他艺术形式合作的钢琴演奏艺术,强调了钢琴在合作中的平等性与重要性。在此之前,它普遍被称作“钢琴伴奏”。协作钢琴可以说是钢琴伴奏发展的产物,它与钢琴伴奏的发展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巴洛克时期,羽管键琴盛行,在羽管键琴上弹奏数字低音为器乐和声乐伴奏,不仅仅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当时每一位职业键盘演奏者必备的技能。在当时关于伴奏的论述中,意大利小提琴家弗朗西斯科·杰米尼亚尼(Francesco Geminiani,1687—1762)特别强调伴奏中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伴奏者在演奏时只顾满足自己的兴致和随想,他可能会被认为弹得好,但是他必定会被认为伴奏得差。”①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逐渐取代了羽管键琴,完整谱写的乐谱也逐渐取代了数字低音,但是即兴弹奏与伴奏依然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19世纪,钢琴伴奏逐渐不再被认为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部分,而是被单独分割出来。1839年,李斯特以他惊人炫目的技巧和个人魅力,成功地开创了独奏音乐会的先河,成为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之后最引人注目的独奏演奏大师(Virtuoso)。②独奏大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待钢琴伴奏的态度。当时的音乐会普遍由多种艺术形式和多名艺术家共同完成,最受人瞩目的是如李斯特、帕格尼尼这样的炫技大师,其次是穿插在音乐会中的其他器乐独奏和独唱艺术家,而为他们提供协助的钢琴伴奏则没有人会去在意。③也就是从那时起,钢琴伴奏被赋予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持有的态度:人们之所以弹伴奏是因为弹不了独奏。
在美国,“Accompanist”(钢琴伴奏)这一名词在书面上最早出现于1860年的时代周刊。④当时纽约的钢琴教育家罗伯特·歌德拜克(Robert Goldbeck)将他的学生分为三类:头等才能的可以在音乐会上独奏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二等才能的可以独奏,主要往教师方向培养。三等才能的可以为声乐弹伴奏。⑤尽管19世纪的音乐市场空前繁荣,音乐会对钢琴伴奏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正是由于人们对钢琴伴奏持有这样的态度,真正有能力并且愿意把伴奏弹好的钢琴演奏者极其匮乏。纽约时报在1874年的乐评中曾这样写道:“两位歌唱家有充足的理由当场‘屠杀’他们的伴奏!”⑥事实上,从当时的乐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毁在钢琴伴奏手里的音乐会并不在少数。由于钢琴伴奏者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在态度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其质量与水准也依然得不到保证。钢琴伴奏如小丑一般的名声让很多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敢涉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钢琴演奏家愿意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钢琴伴奏这门艺术,去钻研这门艺术。这得益于20世纪音乐会曲目的变化(19世纪以炫技博彩为主,20世纪的曲目设计更加均衡),更多的严肃音乐(比如奏鸣曲和艺术歌曲)被添加到演出曲目当中。曲目的复杂性提高了对钢琴伴奏的要求,钢琴伴奏者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⑦以英国钢琴家杰罗德·摩尔(Gerald Moore)为代表,这些杰出的钢琴伴奏者试图通过他们的演奏打破人们对钢琴伴奏所持有的偏见。在过去近一百年的影响下,钢琴伴奏并不被认为是与独奏/唱者同台演奏的艺术家,更多的时候甚至被等同于“为独奏/唱者拎包的服务生”⑧。然而就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钢琴伴奏者不仅赢得了音乐界同行们的信赖与尊重,他们更是把这门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领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门艺术:会弹钢琴的人不一定会弹伴奏,钢琴伴奏是一门需要经过专门学习的技艺。
1947年,著名声乐伴奏家格温德琳·科多夫斯基(Gwendolyn Kodolfsky)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简称“USC”)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钢琴伴奏(Piano Accompanying)学位项目,目的是为那些对钢琴伴奏的曲目和对这门特殊技艺感兴趣的年轻钢琴演奏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培养方案和场所。由于当时音乐表演专业的硕士学位在美国并不普及,所以钢琴伴奏的学位项目被设置在本科。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加州大学在学生的要求下开设了钢琴伴奏的硕士学位,在1969年,又开设了全世界第一个钢琴伴奏的博士学位。⑨南加州大学在这些年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今已成为美国高等院校钢琴伴奏学科的核心师资力量。
1989年,钢琴家阿兰·史密斯(Alan Smith)继科多夫斯基、布鲁克·史密斯(Brook Smith)和金·巴尔(Jean Barr)之后,接任科多夫斯基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职,并为钢琴伴奏专业更名为键盘协作艺术(Keyboard Collaborative Arts)。之所以选择用“协作”(Collaborative)一词来代替伴奏,是因为钢琴伴奏中的“伴”字(Accompanying)不能够完整体现出在音乐中真实存在的平等合作关系。对于“Collaborative”一词,目前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最早由朱利亚音乐学院钢琴伴奏专业的创建者之一,钢琴家萨穆尔·桑德斯(Samuel Sanders)提出的。据他的同事玛歌·佳瑞特(Margo Garrett)描述,桑德斯在考虑为钢琴伴奏更名时,词典中对“Collaborate”的解释令他眼前一亮⑩:
1.与他人合作,特别指智力上的合作(To work jointly with others or together especially in an intellectual endeavor)。
2.与敌国合作,愿意为侵略本国的势力提供帮助(To cooperate with or willingly assist an enemy of one’s country and especially an occupying force)。
3.与没有直系关系的部门单位合作(To cooperate with an agency or instrumentality with which one is not immediately connected )⑪
桑德斯认为“Collaborate”所含有的这些意义能够更加贴切地表达音乐中的合作关系。在音乐合作中,每一个演奏者都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演奏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时候甚至是敌对的。为了共同呈现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他们必须“化干戈为玉帛”,以合作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Collaborative”通常被译为合作或者协作。在高级汉语词典的解释中,“合作”一词有着自愿给敌人提供帮助的含义,与英文释义更为贴近。可能是由于“协作”中的“协”字与“和谐”的“谐”字谐音,将“Collaborative”译为“协作”似乎更受人们青睐。在我国,自2014年“第一届中央音乐学院协作钢琴艺术节”举办以来,“协作钢琴”一词被广泛接受与传播,逐渐取代“钢琴伴奏”。
近年来,协作钢琴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发展。各大音乐院校争相开设协作钢琴专业,招聘专职艺术指导教师,对协作钢琴的认知度有了大幅的提升。阿兰·史密斯曾把协作钢琴比喻为一所音乐学院的“维生素片”⑫,因为协作钢琴演奏者是音乐演出和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声乐和器乐的演奏,就必然有对钢琴协作的需求。协作钢琴专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钢琴伴奏需求上的压力,对音乐学院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协作钢琴(室内乐演奏)也是钢琴独奏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世界里最高的法则是聆听⑬,这也正是协作钢琴的教育核心。在协作中,钢琴演奏者在弹奏的同时不仅仅需要聆听自己,更需要聆听他人。他们需要对声音层次,以及弹性节奏有极高的敏感度,懂得去听什么,以及如何去听。协作钢琴的精髓,就像巴伦博伊姆所描述的,在倾听的同时进行表达—这样的对话唯有在音乐世界中可以得到实现。协作钢琴不仅仅是一门特殊的技艺,更是钢琴演奏者成长为音乐家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的今天,协作钢琴已然重新成为钢琴演奏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未来,钢琴独奏与钢琴协作之间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小。当协作钢琴的理念能够完全得到普及,当人们不再对钢琴伴奏持有偏见的时候,协作钢琴将像在巴洛克时期一样,再次成为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所必备的技能。
注 释:
①Richard Masters,“Presiding at the Pianoforte:A Brief History of Accompanying,”American Music Teacher(February/March 2011),p.17.
② Harold C. Schonberg,The Great Pianists(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2006),p.129.
③ Masters,p.18.
④ Masters,p.16.
⑤Trovatore,“Musical Correspondence,”Dwight’s Journal of Music,14:18(January 29,1859),p.347.
⑥Masters,p.19.
⑦Masters,p.19.
⑧Steve Frazier,“Some Piano Players Play Second Fiddle and are Used to It,”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ly 20,1982).
⑨Pei-Shan Lee,“The Collaborative Pianist:Balancing Roles in Partnership,”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 Doctoral Thesis(May 2009),p.6.
⑩2014年个人采访于苏州大学Liederfest。
⑪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⑫Lee,p.31.
⑬Spillman Robert.The Art of Accompanying: Master Lessons from the Repertoire(New York: Schirmer Books,1985,Pr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