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元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第二小学
尽管随着新教育形势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被越来越重视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忽略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学校也仅仅是以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安排国学诵读教学的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对于国学诵读教学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这也就使得学生们接受国学诵读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很多教师在开展国学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观念存在很大偏差。很多教师仅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也就是说,先引导学生们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进行背诵。这也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过分的将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就拿《悯农》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诵读掌握的过程中,往往会先引导学生们进行理解,教师可能会带领学生们一句一句的进行翻译,然后,在总结出中心思想内容,最后在让学生们进行背诵掌握。这种教学的方式,从表现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偏离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对于其中蕴含的高尚品德的体会,而并非文本内容的过分解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十分的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国学经典文本的表面文字,他们可能无法真正的去进行理解,即使教师进行详细的分析,他们理解的可能也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含义。另外,由于国学经典的内容毕竟是比较枯燥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感到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适当的挖掘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故事,那么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故事情境,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欣赏《三字经》的相关内容时,由于他所表现的形式仅仅就是一些文字的拼接,甚至很难去理解,我们都知道,在三字经中包含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而那些言简意赅的文字正是故事的提炼,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其中包含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真正的进行理解,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学习的环境可以直接带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让学生们设计出国学经典诵读的黑板报。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诗篇,然后运用彩笔,自己设计出一张海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美丽的国学经典。然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规定出一个具体的区域,然后将这些东西展示在班级内,从而带给学生们一种暗示,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有效的调动起学生们对于国学经典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国学经典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或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们结合国学经典的内容,结合其中具体的小故事,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国学经典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同时,也是十分的厚重,通过引导学生们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格,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那么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在基础抓起,培养学生们对于国学经典学习的意识。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必然要充分重视起对于学生们的这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