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浩
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凭借多年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思路,更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学生在各类服装及服饰品大赛中大量获奖,就业率历来较高,用人企业反映很好,社会知名度日益提高。我们秉承三个并重,即“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意与技术并重、传承与超越并重”。主要培养具有服装及服饰品创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编排与服装及服饰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服装及服饰品创意设计开发方面进行造型和结构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总结出“四意识、五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连贯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特征的“三维立体”化的全景式实验效果。
结合人才市场需求,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与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现“全景式”教学实践设置,理论教学结合产业需求进行全方位的“产教融合”陆续签订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展开教学,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先后与福建沃特公司、河南能源集团永吉服装有限公司、“热风”集团西北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以河南永吉服饰有限公司工矿服系列设计为例,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工矿服款式实地调研、流行资讯收集、市场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共设计开发出49个系列245套服装,得到了合作方的肯定,所有服装均已进行成品生产销售。这样的全景式、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就接触到了未来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提前熟知了工作性质和要求,体验了服装设计的成果和喜悦,锻炼和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自信,做好了应对工作的各种准备。
常态化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大赛。如2014年,结合“校服美与丑”这一热门社会话题,以陕西科技大学新版校服为设计课题,进行真题真做。通过举办大赛形式组织了“陕西科技大学第一届“青春杯”主题校服设计大赛”。优秀校服设计方案得以实际应用,作为新生校服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设计成品展示环节得到了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部网、陕西传媒网、腾讯、大秦网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极大的提高了专业的专业知名度。
通过专业实习身临其境的深入服装和鞋靴企业、专业展览和行业博物馆,使学生了解服装行业的现状、流行趋势以及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新的专业实习方式还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服装和鞋企业实际需求。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企业用人实际修正自己学习深入方向,完善自身不足在实际生产中检验了自己的实力。
创新点突出表现为结合生产实际、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按照准确的专业定位、注重专业内涵、突出专业创意产品开发优势,以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重要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厚实专业基础、重视专业实践、强化专业技能,拓宽专业眼野、开发专业潜能、突显专业特色,顺应产业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植根本土文化,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并重,重点立足于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效益,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成功率。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在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的基础上,要将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实现真题演练,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从产品的开发、款式设计到样板制作、样衣制作的全过程,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的优秀款式反馈给社会,投入批量生产。
从本成果开始应用至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就业单位反馈良好。很多行业内的知名企业都成为本校本专业长期招聘的定点单位,例如:雅莹、利郎、森马、乔丹、柒牌、百丽、达芙妮、热风等。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每年度都有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和出国的学生。以今年6月毕业学生为例,一名考入天津工业大学服装专业研究生,一名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专业研究生,一名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考取本校研究生两名。四名前往意大利,法国留学深造。
在“一带一路”的大氛围下,高校和企业都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将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更加细化,最终真正做到“建设专业,服务企业”!最后,让我们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为服装与服饰专业人才教育和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喝彩!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