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随着一年一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次调研就是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帮助学生,为相关的部门提供参考。
第一,了解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的基本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基本了解,而对这些情况的基本了解,正是之后开展相关教育、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可以说在帮助学生就业、政府主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分析完善对高职学生就业方向的有效指导。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着更确定,制定更加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态度。
第三,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不管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还是结果,不管是调查问卷所反映的现实状况,还是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予相关部门帮助,为他们提供有效地参考。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研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样本主要抽取的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采取实地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形式。
本次调查在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估计方面,主要分为形势严峻、形势正常、形势较好、不了解,四项的频数分别是59、11、31、39,频率分别为0.421429、0.078571、0.221429、0.278571。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估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期望。当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会更加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价,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
本次调查在学生对所倾向的行业单位性质情况方面,主要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自主创业,五项的频数分别是60、41、9、16、14,频率分别为0.428571、0.292857、0.064286、0.114286、0.1。学生对于未来选择就业的行业单位性质的倾向,决定了他们未来他们想要就业的大方向,当然这只是一个倾向,未来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他们未必会坚持自己的初衷,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找工作。
本次调查在学生在首选的就业地区方面,主要分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较发达地区、二线城市、经济不发达地区、无所谓[1],五项的频数分别是45、19、39、0、37,频率分别为0.321429、0.135714、0.278571、0、0.264286。学生在首选就业地区上的选择,反应了他们的对于工作和生活的价值选择,比如,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可能就更加看重工资待遇、未来再就业的机会选择和资源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等等。再比如,选择二线城市的学生,可能心里更想要一个稳定一些的工作,不想要跳槽换工作,有一个可能不是太富裕但是慢生活的态度。
本次调查在学生在选择该地区的原因方面,主要分为众多就业机会、有较大发展潜力、生活条件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其他,五项的频数分别是39、48、24、4、25,频率分别为0.278571、0.342857、0.171429、0.028571、0.178571。学生对于选择地区的原因可以进一步解释学生未来的选择。
本次调查在学生在所能接受的最低工资情况方面,主要分为1000以下、1000—2000之间、2001—3000之间、3001—4000、4001以上,五项的频数分别是0、11、46、74、9,频率分别为0、0.078571、0.328571、0.528571、0.064286。学生对于工资最低标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3001—4000元,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趋于理性、比较合理的。
本次调查在学生的择业观念情况方面,主要分为固定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继续深造、自主创业,四项的频数分别是79、38、9、14,频率分别为0.564286、0.271429、0.064286、0.1。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固定收入这一点是最为看重的,占了一半以上。
本次调查在学生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方面,主要分为影响力、创新力、团队力、执行力、其他[2],五项的频数分别是43、21、31、30、15,频率分别为0.307143、0.15、0.221429、0.214286、0.107143。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影响力是最为缺乏的,也就说明他们对于自己本身的这些能力中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缺乏的。
本次调查在学生认为大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方面,主要分为能力、学历、人脉、机遇、其他,五项的频数分别是38、26、42、31、3,频率分别为0.271429、0.185714、0.3、0.221429、0.021429。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成功的归因有着不同的想法,比较平均。
本次调查在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方面,主要分为专业成绩、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工作经验、发展潜力、思想品德,六项的频数分别是38、31、28、21、19、3,频率分别为0.271429、0.221429、0.2、0.15、0.135714、0.021429。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猜测他们关心的条件很平均,说明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让学生更加了解用人单位的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对本地情况和毕业生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帮助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职业技能教育、职业资格考试等等[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与工作岗位尽快对接。
无论是公益岗位,还是行业选择,可以看到政府优惠政策是有其导向和激励作用的,而且还十分重要。政府应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政策的便利,在为毕业生就业进行导引的同时,更加能够切实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
政府应该通过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一方面是日常服务,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程序应该能够及时通过学校加以传达,同时还对个别咨询的问题加以耐心细致的解答,真正帮助到毕业生。另一方面,应该创新服务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问题和相关最新的就业政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天之骄子,对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政府应该通过报纸、电视和新媒体,比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要努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力争做一名就业岗位的创造者。首先要因地制宜地搭建创业平台,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其次要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部门的创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第四要搭建创业融资平台,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事业追求的一种途径。高校毕业生可以从小的项目做起,逐步积累经验,积累财富,即使创业暂时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一段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