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幸福感”,严格意义上讲,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下产生的情绪状态。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整个过程是一个持续动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各要素彼此间交互影响。
进入到十二五之后,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各类民办、高职等学校的扩招,相应的对于教师数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也恰是在这一时期,女教师在整个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中的占比逐渐超过男性教师。本研究也是重点围绕着高校女教师展开。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各民办高校女教职工。
本次的几所院校主要以现场发放问卷为主。问卷发放了200份,共回收了196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191份。其次,借助互联网络,以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网络问卷部分,通过剔除无效的问卷,统计所得有效问卷118份。此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计309份。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309人,均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的女教职工。
一是客观因素统计。此次调查统计发现,参与调查的309位女教职工,超过50%的女教职工年龄在26-35岁之间,由此可看出,女教职工与男教职工相比,年轻化趋向更加明显。
在309位民办高校女教职工身份统计中发现,2/3的教职工为各专业专职代课教师,即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日常授课。此外,27.2%为行政人员,7.7%为后勤和其他管理人员。在学历和职称统计方面,56%以上的女教师均为硕士研究所以上学历,37.2%的女教师为本科学历,但也有6.5%的女教师为专科学历。
二是主观因素统计。此次调查中,47.9%的女教师认为自己很幸福,满足现阶段自己的工作,并且超过4成的被调查者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80分以上(百分制)。此外,也有16.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幸福,并且绝大部分给自己打分在60分以下,即坚决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不幸福、不如意。当然,也有35.6%的被调查者带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多半均表示自己对幸福的概念并没太多感觉,一切按部就班即可。
在评价自己追求幸福生活中哪些方面影响最大,超过4成的被调查者均认为,丰厚的工资收入能让自己幸福,并且自己工作的目的除了要实现人生价值外,其次就是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此外,在物质与精神比较方面,48.5%的被调查者认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同等重要。
在评价自己职业发展方面的追求时,50.2%的被调查者表示,职称评定是自己短期内的追求,因为职称评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并且还可以增加报酬收入。19.4%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职位晋升是自己的追求,能让自己幸福。余下近3成的被调查者,更多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提升学位、学历以及培训教育层面。
在评价自己的学校时,即“你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幸福感是高是低?”其中,超过2/3的被调查者认为,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如果能进入公办学校,那么自己便会主动放弃现在的工作。余下1/3的被调查者的态度,与之恰恰相反,认为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自己并不在意,并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收入。
关于女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过上述针对性统计分析,基本可以全局认识。总的来看,无非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工资待遇;第二,职称职位晋升;第三,学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讲,广东省民办高校女教师对于幸福感的主观认知和追求,价值方向是比较正确的。或看重自己的能力、或看重自己的生活。尽管有超过一半的女教师认为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包括环境、福利等,但从侧面也直观反映出了女教师们的整体诉求,即渴望安全感、渴望被认可、渴望自己能处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体系内。比如本次调查统计中,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工作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但依然会采取必要的手段措施来应对,并没有退缩。由此可见,女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要,也是关键。因为这部分女教师认为,既然自己无法改变学校环境、无法改变既有的矛盾关系,那么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即善于自我调节,以此来尽快适应环境。
如上,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校方,应当将侧重点集中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在此基础上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包括女教师在内,提供教师们的工资待遇,直接与其教学管理活动、学历与职称等挂钩,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与此同时,多为女教师在科研与学术研究领域提供机遇,创造环境,帮助其晋升,从而有助于减轻其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