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平/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朱智贤从50年代末开始,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首先,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②生理成熟。生物因素(或生理因素)包括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生理发展。儿童的生理因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首先,儿童的先天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其次,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的发展。(2)环境(教育)因素:①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此外,还有家庭、邻里、亲友等。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方向和个别差异。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学校教育又具有特殊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这些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主观因素
需要,推动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形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这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掌握了心理发展的一般因素后,再来学习影响某一具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就容易得多。在认识上体现为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运用的过程。下面就以某些资料中关于性格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例加以说明。
①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和表现方式;②人的身高、体形、外貌等生理特征和生理成熟的早晚;③男性和女性因生理特征的不同。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①家庭环境;②学校教育;③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性格发展的物质条件。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性格发展的作用特别突出,具体表现为:(1)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收入,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和社会地位,家庭是否健全,家庭子女的多少,父母的教养方式等。(2)学校教育。首先,教师(言谈举止、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性格特征、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校风、班风等校园文化,以及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作用。(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等,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起作用。
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人的遗传素质和自身努力等自我因素起决定作用。自我意识的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
关于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①生物因素;②环境因素与一般因素中客观因素的表述基本相同,只是把生物因素细分为:气质(可以理解为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生理特征(身高、体形、外貌、性别等)和生理成熟;③自我因素可归为一般因素中的主观因素。
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①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②早期经验的作用;③教育条件的影响。
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王充还提出“科用累能”,即从事不同职业的活动就积累了不同的能力。
没有理想和信念,发展能力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兴趣和爱好是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条件。歌德说过:天才就是勤奋。
关于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缺少了一般因素中的生理成熟,可以加以补充;增加了(三)实践活动,可以归入(2)环境(教育)因素;(四)个人的主观因素与一般因素中的主观因素相同。
综上所述,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影响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记忆力发展的因素,影响情绪和情感、意志发展的因素,影响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发展的因素,影响气质、性格、能力发展的因素,都可以从一般因素的这些方面来进行辨别,并加以具体化,进而全面完整地理解所有心理现象发展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