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问题略析

2018-11-14 10:17:01辽宁大学辽宁行政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费希特外物知性

■袁 野/1.辽宁大学;2.辽宁行政学院

一、提出知性问题的现实意义

知性,英文释义为Understanding,德文释义为Verstand。这个词在汉译中同样有几种不同的译法,如“悟性”、“理智”、“理解”、“知性”等,现通常译为知性或理智,是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中避无可避的重要问题。知性,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那里才真正作出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诠释。简言之,相较于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研究,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维度,皆有必要提起对知性问题研究的重视。从德国古典哲学着手,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知性诠释的直接理论来源,对于深入认识知性在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知性

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出现,是同法国大革命并行的伟大变革,在知性问题上的突破性转变更是其标志之一。

康德在知性问题上的贡献在于揭露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派哲学的片面性,并且提出了试图弥合两者分歧并克服这两种片面性的知识论。康德认为,“知性是知识的能力”[1],知性高于感性,感性提供直观杂多材料,而对其加工的各种工序过程都是知性在起作用,这种作用是主动的,有别于被动的“白板说”,也不同于对感性的全面排斥和割裂,确为通过知性对于感性所提供的直观杂多进行“联结”与“综合”,并且通过概念对“综合”进行“统一性”统摄,进而将知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至此,康德走出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死胡同,提出说认识的主观框架问题,藉此提出了关于认识过程的深刻的辩证法问题——认识在知性这个层次如何进行?康德是第一个将认识能力和过程划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的哲学家,这中划分贯穿德国古典哲学始终,但侧重点始终各执一词,康德认为知性最为重要,是形成知识的决定性条件。理性也很重要,但其并不提供新的知识,只是对知性从感性那里形成的知识系统化而已。这种推崇知性,贬低理性,没有给予理性以应有的地位,也成为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诟病点。

康德哲学事业的直接继承人费希特认同康德的说法,并深化为唯理论的唯心论是一种“超验的唯心论”,把知性的能动性绝对化,以为知性可无视经验,排除在经验之外,这比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更为彻底。费希特认为因果律只适用于外物本身的系列,而不适用于外物系列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知性系列之间,外物和知性系列世界各自具有不同的规律,不可混淆视之。进一步将知性视为进行规定,规定自身和规定外物,这有别于外物系列世界。唯有把知性看成是高于外物的存在,从而具有与外物系列世界不同特点和规律的存在,才能真正明晰知性的本质,反之只能将其掩盖和歪曲。费希特将对立面统一作为任何事物本身的根本性质,已内涵于他的自我与非我的学说——自我在自身发展中外化出对立面非我,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自我本身就潜在地包含着非我的存在。这种对立面统一的观点为辩证地把握知性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谢林正是从费希特的自我学说出发,高扬直观的大旗,人的认识能力和过程的划分标志就是直观的不同,其“理智直观”的表述等同于康德、费希特关于知性和范畴的表述。强调创造在认识中的作用,创造是认识深化的动力,是把握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一把钥匙。将费希特提出的辩证观点向前更进一步,知性活动总要受到理性活动的束缚和限制,而这也正是冲破枷锁的动力。感性接受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需要知性的能动性发挥来作用。

康德、费希特、谢林对知性的理解过分强调知性的决定作用,没有正确估价理性,没有给予理性应得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于旧形而上学滥用知性作出系统深刻的批判。黑格尔之所以能具体把握知性的特点,关键在于其出发点恰恰是理性思维。首先,认为知性思维是思维的第一步,是通达理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其次,知性坚持从感性具体形象中分离出固定的规定性,以及这些规定性的区别和对立。最后,知性思维所取得的规定性是一种抽象概念的共相,知性思维的抽象概念未达到理性思维所取得的具体概念。理性处理的对象是无限的问题,用知性把握理性,无异于用有限把握无限,必然陷入“坏的无限”,这受限于知性的有限性规定。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知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知性方法与形而上学方法区分开来,将知性置于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中加以考察,更具体更全面地彰显知性在认识能力和过程中的所具有的地位和应起到的作用。

马克思把知性放在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中加以考察的。因而,它不仅能把知性方法与形而上学方法区分开来,而且能够更具体更全面地说明知性在认识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关于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的认识学说的基础上,从唯物主义的维度出发,所谓“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2],知性的活动使浑沌的感性整体为之解体,而后,理性的活动又使解体的整体得以回复,理性非常重要,是把握真理的唯一途径。知性于辩证法,并非要打破知性的局限性,而是将知性内化为一个环节内蕴其中。

猜你喜欢
费希特外物知性
费希特知识学关于存在问题的主体哲学方案
现代哲学(2023年1期)2023-03-21 02:05:28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知性优雅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油画艺术(2017年1期)2017-05-20 09:09:20
外物轻重
公务员文萃(2017年3期)2017-03-28 10:17:10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及其问题解析
外物轻重
费希特的演说
书屋(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被外物刺破后的影响研究
电源技术(2015年7期)2015-08-22 08:48:24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