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雅平
目前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存在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因此,德育需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人的品德发展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以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德育理论与德性训练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挖掘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结对社区等生活化为研究背景,针对中职德育中存在的德育与生活相脱节的现实,对实现中职德育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索,深入挖掘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青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职业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企业实践大课堂建设,丰富学生德育内涵的工作指导方针。
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是整合利用县内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休闲旅行等活动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场所条件、教育教学资源及有效活动的总称。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历史,关注当代,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扩展学生的发展视野,优化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三是有利于有效利用地方现有的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等社会教育资源,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为青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
众所周知,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国发[2014]19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产教整合、特色。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同育人。同时,浙政发〔2015〕16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共同责任。”最近,嘉政发[2015]101号《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进工匠文化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职业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敬业守信、创新务实、崇尚技能、热爱劳动等职业品质。2014年,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行了修订,特别强调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并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第一,德育进企业、结对社区等适合学生开展校外德育教育的活动基地,即强调以生活为中心,夯实了德育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人的德性养成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生活的主体,是生活的核心,生活是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活是道德的起源,人的德性养成经由生活,道德的养成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第二,德育生活化要求以人为主体,丰富了德育人学观。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人不可能有道德;人必须有道德,离开道德,人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第三,丰富了与“生活教育”相关的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别从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企业、社区、场馆、医院和消防等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组织进企业、结对社区等的实践,将德育与生活紧紧连接起来,从而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实践意义:充分发挥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势。企业员工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去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企业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实习基地的建立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2)实践措施:学校校开展德育进企业“认知性”实践活动,主要拟选择闻泰通讯、中法集团、佳丽电子、新月会计、宋氏模具、赶集网、久泰信息科技、绿浪视觉、派利咨询、华旭信息科技、电信、大树集团、中禾人力、光弘科技、畅想通信等当地知名的企业,有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生产、体验企业生活、感受企业文化。参观完后,学生以讨论会、交流会的形式,谈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区别,作为职校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1)实践意义:利用社区资源,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社区之中。而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等,这些资源对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所以可以把社区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走进社区,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
(2)实践措施:主要拟与我校结队的良秀社区,广泛开展多种公益活动:①走进社区敬老院,关注孤寡老人,争做“爱心青年”,做到由此及彼,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生活在你身边的人;②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了解社区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关注社区中绿化美化和公共卫生,为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做“社区环境卫士”;知道社区各面的发展状况,做关注社区发展的有心人;对社区中的水源情况进行调查,就其污染和治理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的小建议。
(1)实践意义:革命纪念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除了纪念性之外,它的宣传教育功能更贴合实际,是重要的社会德育资源,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地位。从德育理念上讲,革命纪念馆有着丰富的文物及图文资料,弥补了传统说教缺乏依据、缺少情境和氛围的缺点。同时,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困苦的见证,让青少年学习和体会老一辈人的不易,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聪明睿智和高风亮节,对他们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大有帮助,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精神力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添砖加瓦。
(2)实践措施:联系嘉兴五四文化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秀洲区农民画展览馆,嘉兴博物馆,打造学生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组织“德育进场馆”实践活动,活动拟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一是针对不同展馆的特点,由相关教师对部分参与度高的学生进行前期培训,搜集资料并整理解说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二是有序组织全校学生参观五四文化博物馆,并以“兵教兵”的范式传导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个人展示的能力;三是参观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这些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连锁教育效果。
(1)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卫生知识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热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并将此行为情感逐渐辐射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引导学生从疏导心理问题、建设心理健康做起,逐渐形成一种自主进取、坚强勇敢的人格魅力;第三,引导学生从自尊自爱做起,做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和谐合作、努力创造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措施:拟联系新安国际医院,模拟演练,增强能力。主要针对急救知识的训练。组织相关的急救场景演练,如CPR(心脏复苏术)、外伤现场处理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去发现、去表现。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听、讲、练为主要方法,坚持从实践出发,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系列专题:“生命源于健康,成长在于磨练”主题活动、“呵护心灵,积极生活”主题活动、“珍惜生命,感恩回报”主题活动。
(1)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卫生知识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形成热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并将此行为情感逐渐辐射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其次,引导学生从疏导心理问题、建设心理健康做起,逐渐形成一种自主进取、坚强勇敢的人格魅力;第三,引导学生从自尊自爱做起,做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和谐合作、努力创造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消防工具,现场观看消防官兵掩饰各种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次消防官兵的帮助下体验消防工具学生现场;第三部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消防演练当中,观看从警报器响到达到火灾现场的整个过程及演练仿真火灾现场的自救和疏散逃生。
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德育体验,是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与探索。活动难得,且行且珍惜。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困扰推进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多种因素。就学校方面看,一是没有固定的社会大课堂活动时间,即使有也常被挤占;二是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绝大多数活动经费还要学生支付;三是学生安全问题时常让组织者感到困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害怕承担学生活动的安全责任;四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的评价机制。当前,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企业、社区、场馆、医院和消防等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组织进企业、结对社区等的实践,将德育与生活紧紧连接起来,着力构建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框架,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模式和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力求改变目前德育实践中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刘浩.精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建华.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