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君
早在20世纪初,当时我国的清华大学就已经组建了相关机构,并设立了相关课程,对大学生的就业加以指导;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一度失去了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市场经济格局愈加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都具备较为强大的师资团队。但是对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团队结构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即可发现,其中主要包括两类教师,分别是德育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具体来看,德育课教师通常对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备一定的了解,而且专业教学中经验丰富,但是这类教师的局限在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难以为大学生的求职实践提供实用建议;而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能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但是这一类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又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就业指导教师,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拥有非常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来对其梳理,即可发现,这些科研成果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就业情况综合调查、课程设计、就业流程及技巧等内容展开的,而且理论深度不够。虽然能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发现一些指导性建议,但是缺乏对于就业形势的规律性研究,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尤其是在职业道德、职业活动等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具体且深入的探究[2]。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提高了足够的认识,并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机构负责相关工作。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规范。但是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部分毕业生的随访得知,部分高校虽设有教育指导部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不到位。而且很多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没有切实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以指导,仅是围绕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缺乏认同感,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要掌握即时的就业信息,拥有就业指导经验。这就需要我国高校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邀请国内外擅长就业指导教育的专家,对本校教师加以培训,使其教学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应当融入创新思维,通过拓展新思路,来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3]。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还需要对科研工作加大力度。负责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使就业指导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与期望,然后加强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深入探究就业信息的规律性,从而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另外,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还应当加强心理学、社会学、职业生涯规划等各学科教师的协同配合,使各学科教学内容能够充分结合。
首先,高校需要对该课程具有明确的定位,从本质上来讲,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属于思想政治范围内的教学,随后,高校需要提高就与指导教育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使大学生能够提高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要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的之于就业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学生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素养,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另外,由于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注重其个性化,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整体性、规范性的指导外,还需要投入大量师资力量,负责大学生的个别咨询,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心理特点具备深入的了解,并总结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体系。
此次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进行分析,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随后从科研成果、教学水平、工作落实情况三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有待改进之处,最后围绕以上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切实提升。
[1]赵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分析和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05(16):60~63.
[2]何静,陈春凤.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7,05(18):134~135.
[3]廖星男.独立学院就业指导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J].才智,2016,08(2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