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书姝/西南民族大学
在我国古代就有“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的说法,从这种说法上看歌、谣是指两类事物。刘振泽主编的《现代汉语辞海》中对歌谣的定义是:“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词,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辞典》认为:歌谣即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
西昌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位于彝族自治区的西昌市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随着近些年,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修建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西昌市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多民族融合的大都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于教育也影响颇深,近年来,西昌新建了一些国际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的师资配置,也以汉族教师为主。对于彝族本土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越来越少,所以将凉山彝族童谣歌引入幼儿园的实践研究,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弘扬传统文化时,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校本教材,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
凉山彝族童谣包含了儿童牧羊谣、游戏儿歌、儿童猜谜谣、儿童情趣、儿童盘歌和其他儿歌等,凉山彝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其内容积极积极健康,给人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儿童品德修养教育,有利于启发儿童的情趣和对各种事物辨别能力的提升。
在内容上可以分为:
彝族童谣大多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简单而富有童趣的歌谣。
历史上,彝族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日常生活中如打猪草、放牛羊、采桑果、打核桃等生活事件都有相应的童谣;儿童集会、逢年过节也要唱如《红萝卜》等童谣。孩子满月第一次抱去给外公外婆看时大人们要咏诵吉利的童谣,祭祀祖先要说文雅的童谣。童谣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戏是童年最好的教育。彝族儿童的游戏运动如:捡石子、荡秋千、跳水、摔跤等,是他们增强体魄;初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享受美好生活的需求。如《狩猎歌》这样的儿歌具有一定的竞技性。通过摔跤、甩石头、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激发幼儿的斗志,通过力的较量、技艺、技巧的比试,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再比如像《阿居尔惹格》即狐狸护崽的游戏儿歌。儿歌在表演时,选择一名儿童,捡3-5个小石头。他就假装成狐狸,石头是他需要保护的东西。他必须做动作如踢腿、匍匐,保护他的石头。其他参与游戏的儿童,先围成犬,再依次去抢石头,如果小石头被抢或者被踢到,则换人保护石头,游戏继续进行。未参与抢和保护石头的儿童,站在旁边的儿童一遍重复童歌谣,一边去抢小石头,直到把石头抢完为止。
彝族人民崇尚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讲究人伦道德,赞美孝顺父母,和睦家庭,赞美友爱,助人为乐,赞美良好风范。同时,还有赞美儿童日常生活美好的儿歌;赞美历史中,上品德高尚的人,赞美家乡的广袤风景和风土人情等。它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家乡认识真善美的启蒙。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及教育。彝族童谣内容丰富,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将彝族童谣作为幼儿艺术的兴趣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的出发点,以幼儿感兴趣的童谣歌。如:邀请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教小朋友一些生活中的童谣,让他们将喝水、吃饭、排队等生活中的事件与琅琅上口的童谣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他们既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又能提升互相合作、人际交往和动手的能力,有趣的儿歌促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也提高了对语言的感受力。儿童对凉山彝族童谣儿歌的兴趣,是开发幼儿园艺术资源的出发点和驱动力。
以某一主题为主体,各个学科整合开展的活动称之为幼儿园主题。它强调知识与知识,技能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幼儿对从局部看整体的重要方式。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凉山彝族童谣艺术资源从主题入手的整合性开发就是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入手的整合性开发。因为“主题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地连接起来,从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为出发点,将现实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和新形势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个主题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样的主题整合,孩子对某一主题的知识有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如西昌市第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整合课程《过新年》就围绕彝族年这个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围绕过“彝族年”这个主题,教小朋友年新年的彝族童谣;将制作彝族粑粑编成舞蹈和儿歌,让幼儿在唱、跳中体验生活中制作粑粑的乐趣;在琅琅上口的童谣中感受新年的乐趣和在新年中对长辈的尊敬。
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也是凉山彝族童谣儿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入(离)园、早操、散步、进餐、盥洗、入厕、午睡、起床等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园将童谣儿歌艺术资源,我们可以分为感受、体验、贯穿三个方面。感受及在幼儿入园、餐前准备、午睡起床等幼儿园生活的琐碎时间,将彝族童谣歌录下来,播放给孩子们听;体验及在集教活动中,和小朋友们逐字逐句地学习儿歌,美术活动中,可以将简单的童谣内容画出来。贯穿及在早操和音乐一些音乐作为活动中,可以加入节奏感强,韵律简单的童谣音乐作为早操背景音乐或音乐课赏析。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呈现方式。因为游戏既能让幼儿感兴趣,又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和技能。而凉山彝族童谣儿歌中,有丰富的游戏儿歌,这些童谣儿歌的开发利用,是宝贵的幼儿园艺术资源。这些童谣本身就富有童趣,加上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有幼儿活动、竞争。孩子们在一边朗读儿歌中,一边做游戏。既锻炼了动作敏捷又能在活动中学会竞争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
随着儿童的长大,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3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刺激,将取得良好的效果。简单易懂的儿歌,是儿童诵读最好的教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反复吟诵儿歌,有助于矫正发音,理解他人的讲话,并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姿势、身体动作等完成心中的想法表达。
通过吟诵童谣,儿童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童谣简单明了的语言中学会了初步的概括能力,儿歌的逻辑性强,层层相扣。儿童在反复吟诵儿歌时,逐渐明白童谣中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而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断的朗诵中,抽象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中剥离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发展得以提高。
儿童时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机械记忆占主要优势,加之童谣的语言性特征,锻炼更多的是儿童的陈述性记忆和外显记忆,即需要有意识地会议并陈述内容的记忆。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的童谣比起来更适合儿童背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