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2.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职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改变高职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在线开放,激发学生线上线下相结合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发展的必然举措。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是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使课程资源达到“能学”,也就是指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课程资源,自主选择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使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规范的行业技术和操作技术。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课程资源“辅教”的作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3)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用优质的课程资源“承载”课程,课程资源是承载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基本表现形式的素材,课程资源应围绕教学目标提供完整的内容信息;课程资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应当一致;以恰当的媒体形式表现各类资源形式,便于学习者学习。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是我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课程团队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分析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明确“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学习领域与任务目标;研究“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等课程资源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针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重点、难点,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紧扣职业岗位,设计任务引领的学习情境,根据“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对知识体系与技能点进行解构与重组,完成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团队的教师负责把握整体建设内容、知识点的梳理,根据知识点确认课程资源的建设内容及制作类型(以教学设计及最优表现形式为依据),并制定建设规划表。课程团队的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应先沟通好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撰写课程资源脚本,让企业更加明晰建设的内容及责任,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完成资源的开发。比如教学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教学视频要求有动作要领文字说明及操作细节演示,有快进、慢放、倒退、暂停等功能,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完整操作流程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单个操作的教学视频)反复观看,强化学习。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课程资源均整合到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随时可以登录。
当代信息技术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与变革,对教育模式、教与学方式、人才培养质量均产生了深刻影响。课程资源建设需要与信息化技术发展相适应,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基于药品生产技术的现状及更新,实现课程资源形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可视化及互动性,实现学习内容选择的个性化和“私人定制”、实用性及参考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并符合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成长的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做到课程资源建设与时进,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适应新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金凌芳.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