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由我国的国情进行分析,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市场化深入人心。面临我国的现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要根据社会以及市场的需要调整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就业方面。
社会本就是多元化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来都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复合型的,因此大学生不能过于注重自我,也要适当的做出改变,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要将协调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高校应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必要的教学场所、教学师资力量以及指导经费,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被大学生重视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比较欠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都由任课教师或者班主任担任,这些教师的专业并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疏漏。职业生涯规划本就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与针对性。
我国并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一直引用国外的测评体系,导致测评结果不一,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教育环境与教育实际情况不一。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做出修改,才能真正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首先,要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目前,很多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还是较为薄弱,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存在对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不准确判断。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树立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再者,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校方应采取多种手段,通过与社会企业的交流沟通或是合作形式,将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企业中,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校方可以在校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创业基金等,鼓励学生自我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来体会学校与社会的差异,专业与实际相结合时有可能遇到的差异,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领导能力。另外,暑假期间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指导教师队伍应由专业的指导团队来担任。专业的指导团队不仅仅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更高的创业指导热情和教育动力,能够在学生就业状态低迷时输入自信,并进行富有激情的心理干预。在掌握学生职业规划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第二,职业生生涯规划的导师应拥有职业认证资格证,校方要针对教师团队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最后,指导教师要积极的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当下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真正有利于未来就业的职业规划技巧。
首先,校方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专业的指导团队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并制定出属于自己的个人规划,再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来评估该份规划的可行性,由咨询服务中心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正。形成标准的流水线模式。其次,设立市场调查部门,搜集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就业风向。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最新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知识面,以供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测评,发现职业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相应的改变。测评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研究经典案例,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再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比对和比较。二是跟踪反馈,通过对毕业生的社会生涯进行跟踪,获得反馈信息,并结合现有的测评体系作出适当调整,从而不断地修正测评体系,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可靠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