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途径研究

2018-11-14 16:42刘海洋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态培育心理

刘海洋 高 健 杨 雪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培育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仍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的服务和执政理念也将围绕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展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也在悄然变化,探索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途径是高校思想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

(一)社会心态的概念

当前,学界对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社会心态进行界定。从字面意思看,社会心态是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但是,就学界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却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更加广泛的提及。在研究社会心态是什么的同时,也将社会心态作为一种视角来研究它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关系。也是因为这种问题导向使得学界更加注重研究与社会心态相关的社会现象而并非社会心态概念本身。但是要研究与社会心态相关的社会现象就必须搞清楚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调控机制等问题,这个研究前提就是明确社会心态的概念。

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对社会心态的研究看,学界普遍认可社会心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心态需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之下,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二是社会心态需是各种群体所共有或共通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心境,社会心态不是个体的心理状态,一定是各种群体心态交互而达成某种契合的统一;三是社会心态需通过各种群体将其主观意识进行反应和表达,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心态是一种心理状态,但是这种心理状态需要通过适当的反应和表达才能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产生一种社会效应,最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简言之,社会心态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群体将心理状态和社会心境通过一定方式进行表达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

2016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大学生思想现状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中国发展的各个层面,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

调查表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赞同,对党和国家处理应对国际国内事物以及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出的努力的高度评价。同时,调查也折射出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如15.2%的大学生赞同“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观点;1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观点;33.4%的大学生赞同“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观点[1]。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不良思潮仍然存在而且活跃,随着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进入空前的活跃期,一些非主流社会思潮容易占据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例如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等。这些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导致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不良社会心态。一是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认为国家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支持自由的市场经济;在政治上支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向往建立小政府、有限政府。二是向往发达的福利国家,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这一认识的核心价值诉求就是自由、公正、团结、民主、人权[2]。三是大学生心态呈现出了世俗化、多样化的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认为社会的评价标准开始由奉献、贡献、道德等转向财富和职权,导致他们人生目标功利化,公共意识弱化。

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不良社会心态也反映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十九大报告中,把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工作思路改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行为发生机制,明确了个体心理活动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环境因素、人的因素和行为三元交互的角度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影响。

(一)时代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国家的兴盛发达让大学生充满了正能量,整体上形成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深刻地积极地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还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大学生中间,就是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制度的认可、对国家创业就业政策的态度、对社会创业就业环境的要求、对个人就业从业环境的诉求、对个人成长成才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与相关制度不完善间的矛盾。而政府对这些矛盾解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一旦解决不好就可能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就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心态。所以,政府行为是时代特征最有利的表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必定向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方向去发展。

(二)个人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个人的价值观受到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教育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使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封闭走向了放开,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提供了更加开放、多样、自由的环境,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在这个自主选择多样化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求利、享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反而是接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内心激荡着各种各种混杂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大学生处于困惑状态。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强大人格的自我完善与修复,如果能够守得住思想底线,就避免了将自己推向主流社会心态的对立面,对于个人成长将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难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学生个人也容易将家庭环境和自身的不如意放置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环境中,将不如意归结于社会而产生不满。如果这些人不试着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一味的怨天尤人,消极应对,不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无益,对社会来说也将是一个沉重的思想负担。个人自身的影响一方面需要自身积极努力的调试心态,转变观念,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积极介入,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转变不良心态。

(三)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

社会心态是社会不同群体心理状态交互、融合的综合反应。从社会群体的社会意识来源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受到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知识精英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其政策制定、口号宣传等方面占据话语权的优势地位,对社会心态的养成具有指导作用,是大学生社会心态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知识精英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知识精英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当中,他们作为行业精英,在行业内的影响和号召力自然地在行业内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知识精英的公众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大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大学生中具有示范效应。大众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心态养成起到了滋养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知识份子,却又是社会中最为普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来源于最大众化的社会群体中,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也是最为质朴和接地气的环境,可以说大众的意识形态直接培育和滋养了大学生社会心态。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途径

(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基本指导

社会心态反应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其社会心态自然受到了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的滋养,并且在其他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趋于成熟,一个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将是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基本指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技术手段,更需要构建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首先,建立完善市场化运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服务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鼓励相关教育服务机构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支持心理服务管理组织的介入,引入竞争机制,培育传统的心理服务教育和医疗体系的竞争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从行政层面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和市场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部分心理服务教育和心理服务管理等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促进和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改善社会心理服务结构,满足不同人群心理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使政府和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其次,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兼具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建立完善严格的准入制度、从业制度和退出制度是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规范、合理、适用的工作流程不仅是保障服务工作良好运行状态和提高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更是规范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完善职业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在建立完善的行业制度基础上,搭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平台,比如,在重点行业建立综合治理中心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和社会心理咨询室,在线上可以建立网络社会心理辅导、热线电话等,努力打造全覆盖的优质服务平台为高校构建培育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供实践经验指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思想保障

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多方面的合作配合,更需要指导思想的精神引领。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和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期盼,涵盖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调适和矫正大学生社会心态,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工作的思想保障。

“八个明确”是理论层面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在国际上就有地位,大学生就有自豪感;政治民主,公民权利得以行使,大学生就有成就感;社会文明和谐,生存权利得以保障,大学生就有获得感;城乡环境美丽,精神生活得以满足,大学生就有认同感。加强夯实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这个主阵地,为大学生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提供能量来源。

“十四个坚持”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路径、方略和步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感,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立足中国国情,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坚决反对和抵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非主流意识形态,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在行动上杜绝学习生活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心态,让“十四个坚持”走进课堂,走进大学生内心,为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供行动指南。

(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环境是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环境基础

社会心态是大学生社会心态养成和滋养的温床,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并使其在培育和滋养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上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要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思想引领和武装青年,指导思想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是多元的,否则就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理论创新,用新理论引领自信的社会心态。二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3]。以积极有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自尊的社会心态。三是要加强社会法制教育,增强人民的法治观念。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不仅要让人民知法、懂法、守法、爱法,善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更要努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公序良俗,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让人民享受法治社会带来的安逸和谐、正义的社会环境。以法律的公正性滋养理性的社会心态。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响应十九大报告精神号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民之所想,人民之所需,制定和落实一大批惠民政策,让人民有获得感;尊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引导人民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而奋斗,养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猜你喜欢
心态培育心理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心理小测试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做谦逊的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