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一大批真信、真懂、真用的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可谓是迫在眉睫。从专业性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任用上应该制定门槛,严格把关、全面考核,并定期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方法培训,尤其青年大学生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呈现出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及模糊稚嫩的世界观、人生观,更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唱响主旋律,尤其要唱好主旋律。思政课教师的录用以马克思理论教育专业为优先,源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要加大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培训力度,使培训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其在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本质要求实际上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及鲜活而生动的改革开放历程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依托。理论源自于实践,实践衍生出理论。历史与现实具有无数个可供参考和总结的面向,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可演化出不同的理论成果,但唯有从实践出发,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具备科学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国家赋予一项政治使命,更是人民赋予一项教育任务,不仅要灌输正确的政治导向,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青年大学生解决面对陌生社会的种种困惑和面对未来人生无限挑战的重重压力,成为新时代主动肩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重任的有志青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考量、循序渐进的过程,单从任一方面都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升。有两个方面目前值得重视:一是新教材编写和修订。2018年3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经过紧张的修订完善正式投入教学使用。新教材对原先内容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动,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这对于深入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用好讲好新修订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切实推进“三进”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必须和日常教学环节结合起来,一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安排在课堂中进行,而锻炼和考察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部分安排到课下实践活动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课堂”,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产生活,得出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思想政治理论的考核还可以与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情况相结合,以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的评定作为其考核参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在课堂充分发挥“三进”作用的同时,应当不断拓展教学平台,扩大教学领域,筑牢思想建设阵地、意识形态阵地、课堂培养阵地、校园文化阵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持续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成为凝聚人心、去伪存真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今天,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争夺”意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更多大学生深知肩负中华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从而从内心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同时,做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一方面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主导,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推陈出新。比如可在第二课堂组织“幸福观教育”,通过对幸福的讨论和人生意义的追寻找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契合点;或者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电影”、“微视频”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载体,在轻松娱乐的同时,完成大学生的精神改造和价值观塑造。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贯倡导和推广的途径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将社会实践课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只有让学生亲自到中国的大好河山、农村城市、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参与实地考察和体验,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的千姿百态、方方面面,才能够真正解决书本和头脑中的疑惑,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个全面”等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才能强化对全面决战实现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等前沿问题的理解,感受中国发展对全球共同发展的深远影响,感受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对于未来全球新格局历史转折的伟大意义。通过打造新的实践平台,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从内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作用得到切实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