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同时新媒体也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便利。因此,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大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同学之间较小的心理问题,进而配合老师及家长完成相关的心理救助工作。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17年4月对安徽省十余所高等教育学校的问卷调查。本次通过网络和线下共发放问卷569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有效率为94.3%。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情况调查表》问卷印成纸质版进行线下发放给安徽的十余所高校学生进行填写,及时回收并统计。另外通过问卷网等制成网络问卷,线上对同学进行调研。其中网络问卷共发放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大学生的基本信息。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
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情况。其中包括同学之间的自助教育和班委在班级进行的自助教育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学校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主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所占比率仅为12.4%。故学校在为学生填鸭式灌输心理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意识,重要性等。
由调查可知,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基本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但是仍有11.2%的人对此不了解。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一点都不了解的学生仍有一定比例。
有25.6%的大学生会发表自己与自己的心理,心情有关的内容,而其中又15.7%的同学当心理受挫时会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相关内容,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由此可见社交圈子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的前提——及时有效的获取同学的心理状况有关的信息。
由调查可知,有78.9%的班级有自己的自媒体。包括qq,微博,微信等。说明大学生班级的自媒体的使用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
有自媒体的班级,有接近9成的班级发布过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虽然很多班级发布过内容,但是其很多是按照上级要求发的。主动寻找相关内容发表的班级寥寥无几。由此可看出,各班级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不太重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急需提上日程。由调查可知。有大部分的人从来不看班级自媒体发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消息,或者选择偶尔点开看一看。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选择经常看。
在关于很多同学不浏览班级所推送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原因的时候得到了下面的数据。有35.2%的人认为内容枯燥无味,没有读下去的动力。有27.5%的人认为,心理知识太过深奥,自己不能够看懂。有24.8%的人认为心理问题距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只有12.5%的同学是因为自己已经具备相当完备的心理知识才选择不浏览。这表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在网络心理咨询教育方式中,学校既要关注大学生共性的问题,又要关注大学生个性的心理问题。对于共性的问题,学校需要进行团体性辅导,加强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心理预防教育。对于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员、家长、班委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商讨,共同来分析和解决特殊学生心理问题。
定期组织院系班级进行线上心理健康考核,考核系统应具体包括多种方式,问卷问题设计测试结果,心理教师面试提问成绩和学生状态表现并记录情况,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的综合评价。由调查可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内容乏味,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教育内容丰富起来,避免陈旧与社会脱节的知识,创新考核方法,也可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自主完成心理分析题目,算入得分项。
大学生除了课堂相处最多就是室友,寝室长应发挥疏导寝室成员心理问题的作用,同时寝室长也是最了解同学日常生活的人,定期开展寝室会议,班级会议,及时了解班里同学心理情况并积极向班委或老师反映。班级组成心理健康自助小组定期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知识普及等活动。开展拍摄寝室文化网络剧比赛等活动,使同学在愉快的合作与相处中化解因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