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教育是互联网最早涉入的行业之一,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之路由此开启。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环境下,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焦点。
2012年MOOC出现之前,高校已经对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所思考,针对高校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热情高涨。1996年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在美国首次提出。国内高校也对混合式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黎加厚教授则把Blended Learning称为“融合性学习”。
近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兴起给混合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转机和思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与责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给教学改革开拓了方向,以恰当的方式将MOOC融入实体课堂,充分利用MOOC的优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结合社交媒体工具提高融合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选修课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兴趣和促进个性发展。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宜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主张线上线下共同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自主学习,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协作学习,实现知识体系构筑,教师则需要起到指导与教学监管作用。
慕课进入选修课堂,两者相互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为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线下自主学习、线上答疑互动、课上教学活动、课后教学评估这五方面工作。
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应包括课程视频、PPT课件、测试题库等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测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整合或者自制获得。慕课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网络资源进行编辑整合,而自制教学资源灵活性高,教师可以拍摄实景或录制幻灯片。
混合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需要观看课程视频,下载PPT课件和进行答题测试。网络教学资料的特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学习节奏和调整学习进度,在观看慕课视频过程中可暂停、中止和重复。但是,这种缺乏教师指导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以后,应该主动进行拓展训练,完成在线作业,这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答疑,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回答。如果学生错过与教师线上互动答疑时间,也可以在相应的论坛提出问题,教师再给予解答。线上互动答疑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调整课程安排。
课堂教学活动是混合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生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的关键。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知识点和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总结。学生形成讨论小组进行学习,总结线上线下学习的知识,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间讨论学习;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补充学生的知识漏洞,总结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考试成绩评定,是多元化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估系统应包括网络平台记录的在线时长、任务完成、慕课作业、在线讨论、网络答疑、课堂作业、课堂表现、组内互评与终结性期末成绩评价等。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知道的掌握与应用。
慕课进入选修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转变,使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矛盾,两者要逐步融合,在融合中进行补充与完善。混合教学模式要根据自身需要,对慕课进行创新应用,加强“互联网+教育”的推广力度,加快推进高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