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赛/大连财经学院
传统的审计工作中,财务信息审计可能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改变世界,在改变财务工作的同时,财务信息审计工作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推出了财务机器人,普华永道还研发了税务机器人,审计机器人的面世及推广也终将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的建设面临着不断的改革。
审计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重中之重,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三方面来探讨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建设的改革。
审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在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近些年确实在不断增加着;改变了以往只讲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教学的状况。但总体来说,仍旧普遍存在着实践课程在专业课所占比重较低的情况。其次,课程结构上来看,审计专业课程口径较窄,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事务所对人才的需求。除了通识教育外,较多的都在讲授财务方面的课程,无法真正满足实务中跨界融合的要求。
目前,部分审计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未从事过具体审计工作,缺少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由此,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逐步引入在企业、事务所中有工作经验的实践教师,让有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甚至真正的教学授课。但是,很难保证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两大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
教学条件方面除了传统的图书资源等内容外,主要包括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两方面。一方面,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加强审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积极配备审计教学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都在不断面临过时淘汰的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学校积极建立、维护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实务工作结合的机会,从而真正的体现出“应用型”。此外,部分实习基地还能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工作的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首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至少要达到国家要求的15%及以上。对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可考虑按其专业方向的不同,增设专业选修课的模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进行选择。其次,审计学科应进行交叉学科建设,拓宽知识口径,不只局限于审计、财务方面的专业课程。可根据时代的需求,适当删减或合并原有的专业课程,同时还可新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等相关课程。最终,在保证课程具备整体性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实现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统一。
引进实践教师的同时更要鼓励在校的专职教师“走出去”,到真正的实务工作中去带职进修、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学校更应关注进修、培训、实践锻炼后带来的教学方面的成果,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等。而非关注实践工作本身,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形。不论是实践教师的“引进来”还是专职教师的“走出去”,都应旨在让实务工作与理论教学进行良好的结合,把实践中的经验、技巧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以此促进教学内容与实务工作的进一步契合。
首先是实验室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实验室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目前,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完成,从而拓宽传统实验室的范围。
其次是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应逐步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应达到每100名学生至少建设两个实习基地的目标,这样才能基本上保证每名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都能有机会真正的进入实习基地实践,真正的把课堂上所学内容应用到实习中去。另一方面,为了让学习更好更快的适应实习工作,学校可针对实习工作所需的具体内容开设相应的培训辅导类课程,为学生与企业、事务所等搭建好桥梁。
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作为高校,应当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审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着力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审计人才,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做出必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