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语轩/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
(1)学习期望值过高。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进入高中都会为了一个目标奋斗——考上理想的大学。学生本身就会对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同时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例如高考分数要在一本线之上,或者是考上名牌大学等等。有目标当然是好事,但是无形中会给自身增加过多的心理压力。
(2)学习压力较大。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一个班级中总有成绩优异和较差的,无论是属于哪个成绩阶段的学生,都会相互竞争,相互比较每次考试成绩,即使比自己上一次成绩有所提高,也会告诉自己其他同学也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重点高中,每个班级的学生之间竞争压力更大。作为学生后盾的家长,也会不断的提醒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入好的大学,选择好的专业。并且为自己的孩子报考各种补习班,害怕孩子成绩落后,或者说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对于学生来说,每次看见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攒钱供自己读书,缴纳各种补习班费用,都会在心理暗自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3)外界压力增加。高中生除了自身和家长的压力,来自外界的压力也不小。如果高中生成绩非常优异,身边的亲朋好友就会各种称赞,讨教学习方法等等。如果高中生成绩下滑,就会受到各种关心或者是讽刺。自尊心强的高中生就会受到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心态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此外,高中生的年龄处于青春期,本身就有叛逆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的性格又各不相同,高中班级管理更制度化,加上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诱惑特别多。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被外界影响,比较冲动型的高中生,学习状态和效率很不稳定,导致成绩也变得不稳定,学习效果更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学生,让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影响高中生学习效率[1]。
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如果在小时候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让这些习惯融汇到平时的生活中,就不会轻易改变。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都认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的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思考,人的思想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习惯,而这些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又会决定自身的命运。作为学生,很多知识还在吸收消化,很多思想只是处于接收的状态,还没有很好的深入理解,因此习惯也可往好的方向去发展。由于每个高中生从小养成的习惯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有的高中生性格开朗,有的性格沉稳,有的性格坚强,有的性格懦弱等等。
高中生在不同的学习期,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性格坚强的学生会迎难而上,即使受挫也不会灰心,会沉下心继续努力;性格开朗的学生会自我疏导,不会自怨自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生只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会患得患失,坚持好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后期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每天早上坚持早锻炼,这样当学生因为一次失误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发泄心中郁闷的心情,从而调节自我情绪,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又能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至于心理失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总结失败的经验,调整学习方案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树立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高中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中,不断向前最终获得成功。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会因为一时松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会因为被新奇的游戏吸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会因为付出努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等。高中生应该建立坚定的信念,学会相信自己,从小事做起,在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这样就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自我思考,然后再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在设定一个较高目标的同时,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给自己积攒信心,也加固了自己的学习信念,完成自己的最终目标。
阅读虽然不属于心理学的词汇,但是本人认为,阅读是可以帮助人们启迪心智,丰富视野,重塑思想,提高自我的创新力。通过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知识,学会用更多的方式解决问题。高中生阅读量越大,学习起来也更轻松,心理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心境也会发生变化。以往就有很多科学家通过各种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其阅读量成正比,很多成功人士都保持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总所众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非常紧凑,平时更多的是看课本,但是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在繁忙的学习中,花费一定时间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紧绷的心情放松,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这样也能提高学习效率[2]。
高中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更需要关怀学生的心理变化,一味的关注成绩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注重自我心理变化,可以更好的迎接最终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