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域下动画符号“麦兜”的解读

2018-11-14 06:07
电影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麦兜粤语符号

肖 路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062)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区形成的与环境相融合的方言文化、生态秩序、传统习俗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地域”指的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形态包括传播和文化等互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少动画创作者运用地域文化彰显了动画的魅力。例如,在宫崎骏的观念中,环境不是动画片的配角,环境具有独立的生命,传达着动画片的情感。事实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动画作品更富有个性色彩,由此形成的动画符号也更具辨识度,在文化传播中更具优势。麦兜是《麦唛漫画》中的一只小猪,由香港作家谢立文和麦家碧夫妇共同创作。在创作之初,谢立文夫妇并未想过将麦兜做成一个文化品牌,“只是想宣扬自己的想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麦兜”已被电影文化界公认为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包含着丰富“所指”(signified)的巨大文本。笔者在梳理了近年来主要报纸杂志上的评论文章以及“豆瓣”网友的观影留言后发现,地域文化对“麦兜”符号的解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地域文化在“麦兜”符号中的表达

一个动画形象无疑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一件艺术品就应该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符号的特殊的符号形式”。动画符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而多样的,地域文化也包含其中。虽然麦兜故事的背景地并非全在香港,但故事中“原汁原味的香港特色”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从这只“香港小猪”的眼里,看到了香港的地标性建筑、特色美食等;从麦兜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香港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交流、精神面貌。

麦兜自诞生以来,与读者一起经历了香港快速发展的一段历史进程,麦兜用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记录了香港人的生活:鳞次栉比的高楼、热热闹闹的店铺、行人如织的街道、过去的幼儿教育体制、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等各种生活琐碎,这些物质影像奠定了我们对香港地域文化的基本认识。

除了物质影像,“麦兜”符号还展现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例如,影片中多次展现了麦兜与母亲麦太间的“温暖亲情”,这些情节也颇具香港特色。在《麦兜我和我妈妈》中,麦兜为了让妈妈麦太不那么辛苦,就帮她挑六合彩的数字,希望妈妈能中彩发达。“六合彩”是香港唯一的合法彩票,在香港人气颇高。由于麦兜每次挑的数字都不中,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认为是“霉猪手”,让妈妈买自己没有挑到的数字,结果那些数字全部中彩,麦兜也兴奋地以为妈妈已经中了六合彩发达了。直到后来,麦太才告诉麦兜,自己并没有买那些数字,因为在她看来,儿子不是“霉猪手”,“我只会选你选的数字……全世界的人都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我也会爱你”。麦兜与母亲麦太间的情感交流令无数读者动容,这样的母子亲情也使很多熟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读者感同身受。

“麦兜”又是“平凡”与“知足常乐”的象征。他没有惊世骇俗的成功,也能安于其位,这正是普通人的写照。在《麦兜响当当》中,麦兜努力练功,但最终并没有赢得天下,还是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回到香港,结束了他的武当求学之路。这里没有好莱坞式的造梦传奇,恰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不如意之后,人们还是在脚踏实地地生活。当代社会,不少人对成功的过度推崇将社会引入一个焦虑文化氛围中。“渴望成功”既是香港人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也是很多普通人身上所背负的沉重枷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许多人在不断寻找机会,如麦太,但最终能如愿成功的人并不多。故事里,听写屡屡得“H”的麦兜终于拿到了“A”,麦太在欢喜之余,告诉儿子,其实自己在外面也不是一头成功的母猪。这对那些为生计而奔忙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慰。很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像麦兜一样,在这个技术发达、物欲膨胀的时代里保持纯真,但现实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离心力扔出生活的轨道。而麦兜使读者暂时停下了自己匆忙的脚步,感受到了当下生活的意义。

在“麦兜”符号中,读者既能感受到温情的一面,又能感受到麦兜性格中与香港现实相矛盾的一面。他反应超慢、不那么聪明,不符合“香港要求”,但他单纯、乐观,不斤斤计较,这恰恰是“麦兜”符号的魅力所在。呆萌的外表、独特的个性、动人的情感……充分表达了“麦兜”符号的形式与内涵,也反映了香港这座城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风土人情,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

二、读者的地域文化背景对解读的作用

符号是人造的,动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符号系统,同时能使动画文本的制作方、传播方、动画受众方达成默契。当默契形成时,符号才能更好地彰显价值、传播意义。

“麦兜”系列迄今已有7部动画电影问世,十余年来,来自不同地区的读者一次次地走近麦兜,在解读“麦兜”符号时,人们不仅调动了自己的视听感官,也调动了自己的背景知识,如方言、社会、历史、文化等。众所周知,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重大,而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认知。因而,不同地区读者的解码优势也各不相同。以粤语区的读者为例,广东读者就具有明显的方言文化优势。“麦爸”谢立文创作故事用的是粤语思维,这给粤语区读者的解读带来了便利。在“豆瓣”评论区中,不少网友认为必须看粤语版的影片才能感受到“麦兜”符号中原汁原味的香港味道。以第四部作品《麦兜响当当》为例,广东地区的南方新干线票房居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广东毗邻香港,多用粤语交流,对香港社会文化比较熟悉,因此广东读者能从粤语对白中准确把握其深意与谐趣,例如剧中用粤语说的“腊鸭”“垃圾”就包含了一份幽默感。有评论说:“内地人通过这部电影,可以领略岭南平民文化的神韵,而广东人对于这个电影,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一种共鸣。”

那么是不是一定会说粤语才能解读麦兜符号呢?其实未必如此。上海读者也很喜欢麦兜,仍以《麦兜响当当》为例,上海联和的票房名列第一。有学者认为,上海读者对麦兜符号的热情源于两座城市相似的文化经历。香港人对殖民下的繁荣念念不忘,对被殖民身份“持有暧昧态度”。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分析过,上海从19世纪中期被迫“开埠”,被誉为“东方巴黎”。抗战时期,上海移民涌入香港,成为香港移民中的主力军。于是便有了“隔山隔水的上海与香港”。这两个同享“东方明珠”美誉的国际都市,在经济发展的时空隧道里,也产生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亲近感。在“个人与集体记忆的交互作用”下,上海读者对香港小猪“麦兜”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大批移民的涌入,以及城市改建、竞争机制的引入,很多老上海人同样遭遇着心理上的落差。“麦兜”符号就像一面镜子,让不少上海读者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似乎读出了这样一种信息,即“执着于‘封闭’的本土上海人,也许终究无法逃避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对‘封闭’的消解,也无法躲避主流的民族国家意识对地方共同体意识的压力”。由此,上海读者在解读“麦兜”符号时,就多了几许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可见,地域文化从物理与心理两个维度影响着读者。“麦兜”符号的编码者给符号赋予了浓浓的香港印记,这给其他地区的读者提供了解码的线索,人们可以从了解香港这座城市入手来解读“麦兜”符号,并与编码者达成默契。但也会因语言、文化的差异产生解码障碍,从而影响读者对符号的认同。

三、因地域因素而产生的解码屏障

跨文化传播理论认为,“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在符号与所指物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主观赋予的,并且因文化而异”。地域的差异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的不畅,在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也会因地域因素而产生解读屏障。

有学者认为,在观看“麦兜”系列电影时,“最为精彩的内容对于内地观众只能是一种二手文化”。还有网友毫不客气地评论:“麦兜注定属于香港,国语配音就等于是阉割。”从某种程度上说,编码的语言及思维方式会给解码者造成解读障碍,这并不是麦兜系列影片独有的现象。在观看“麦兜”系列作品时,除了粤方言区之外,其他地区的观众大多需要借助翻译或配音来解读作品。这给译者和配音演员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出众的语言功底,还要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配音演员还要利用自己的声音来用心演绎。例如,黄渤在给《麦兜响当当》配“说书人”一角时,被剧情所感染,用两段自己喜欢的家乡话为作品增添了喜感。可见,配音也是二次编码的过程。翻译和配音后的文本与原作相比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有时也会有意外的惊喜。

“麦兜”符号解读中的又一个屏障是符号编码的逻辑连贯性。“麦兜”系列动画电影从2001年《麦兜故事》上映开始,已陆续完成了7部作品。麦兜虽然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每部作品都独立成篇,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叙事结构,这给“麦兜”符号编码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麦兜”符号的象征关系要不要保持。“麦爸”谢立文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给麦兜符号编码时,将他视为一个中国人,“平时总想着脱离自己中国人的形象,通过改变自我,让自己更加世界性或者说与西方文化接轨”。“麦爸”担心的就是一个中国人“砍掉自己的特点”,盲目地去“模仿别人”。因此,“麦爸”在有意无意间为“麦兜”符号编入了很多东方文化元素,更确切地说,是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元素。果然,这只“香港小猪”随着首部作品的上映一炮而红,其造型惹人喜爱、深入人心。“麦兜”作为一个动画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象征关系,如上文中提到的“善良”“甘于平凡”等。符号学认为,这样的象征关系是习俗关系(conventionality),是约定俗成。因此,当麦兜走出了香港,踏上了北上之路后,有网友就说“没有港味的麦兜变得没劲了”。特别是在《麦兜·饭宝奇兵》中,当麦兜离开了那个小岛那片街区和那个学校,将平凡演化为力挽狂澜挽救世界的英雄,“麦兜”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被彻底颠覆了。有学者批评说,麦兜“没有了源于小人物的共鸣,没有了香港文化的根基,一个自以为脑洞大开的故事与污段子笑料的集合,使一部出色的成人语言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低幼童话”。可见,地域文化是作品的根基与内核,也是创作者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认同的自然流露,淡化了,会使文化符号的意义变得模糊。

综上所述,动画符号在编码时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使动画符号更具个性。人们在解读“麦兜”符号时,粤语区的读者具有方言文化的优势,能准确地领会粤语中的深意与谐趣;上海读者由于具备相似的历史背景,经历着相近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容易对“麦兜”符号产生深刻的情感认同。但某些因素也会影响读者的解读,使读者无法与编码者之间达成默契,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动画符号的理解与认同。

猜你喜欢
麦兜粤语符号
粤语学堂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麦兜这泰迪
“+”“-”符号的由来
麦兜我和我妈妈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变符号
单纯快乐的麦兜妈妈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