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思想的渗透

2018-11-14 23:01:32李春香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苔丝英美文学作品

■李春香/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一、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美文学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国家,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用英语写成。英美文学包括英国历代文学作品,也包含英国和美国现当代作品,从文学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英国和美国的历史。

高校开设英美文学教学,初衷是借助文学作品来加深英语学习,更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英美文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面对人生挫折。

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功利化现象严重,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重视实用性,忽视了英美文学中人文思想包含的审美和道德渗透作用。

功利化现象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在教学中只重视考试科目,像语文数学英语之类,对于可以提高人文素质的美术、音乐等课程都忽略不计。

在高校教学中,这种重实用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重视对专业课的教学,忽视人文素养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英语实用,像英语考级,会话程度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学生就业。

在人文素质方面,对母语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英语,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都比较肤浅。

英美文学教学也存在这种问题,在教学中,常常将英语语言技巧作为重点,忽视了英美文学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历史背景。

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人文思想;另一个是课时安排不合理,英美文学都被安排在大三大四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忙着实习、准备毕业,学习兴趣已经远远低于大一大二时期。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一贯忽视人文思想教育,学生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知识掌握不够,因此也无法掌握英美文学中的人文思想。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所选用的英美文学作品,既有英国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同时还包含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经典,像《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双城记》、《名利场》、《简爱》、《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等。

美国文学以近代和现代为主,包括《红字》、《哈克贝利历险记》、《马丁伊登》、《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主要包括英美传统道德、历史和上世纪美国的社会现实,了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能了解以英语为主的西方文化背景。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通过几组人物的情感冲突,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内心独白来完成的,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身性格的语言特色。使这部戏剧带有浓烈的诗意。其中的阴谋、权力争夺、爱情冲突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文学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经典。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17世纪现实生活的反映,鲁滨逊身上既有英国人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体现,也有英国殖民主义的精神特质,从鲁滨逊身上可以折射出当时英国的社会写照。

《名利场》反映的是英国19世纪的社会现象,女主人公出身贫寒,但不甘于现实,但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利用自己的姿色,用婚姻作为跳板,为了挤进上流社会,不惜一切手段。

相比较而言,《简爱》中的主人公就值得尊敬,她的出身和《名利场》主人公相似,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人格征服他人。她的自尊、自立、自信是新女性的象征。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被富家少爷亚雷诱奸怀孕,生下了孩子。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屈服亚雷。但她却被传统观念树立成不贞洁的女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之后,丈夫因为她的过去而离开了她。家里生活困顿不堪,迫使苔丝不得不和亚雷同居,但这时候丈夫又找来了。最后苔丝杀死了亚雷,自己也走上了绞刑架。这部小说反映的正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现状,那时的英国社会重视家世,生活在下层的人,无论品格多么高尚,多么勤劳,也受不到尊重。亚雷诱奸了苔丝,通过忏悔可以重新做人,但受害者苔丝反而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美国文学表现的都是对美国梦的追求。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来自社会底层,为了自己的目标不解努力,《马丁伊登》中的马丁,面对挫折也不气馁,不愿仰仗他人,最后终于成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也同样是从社会底层走来;还有《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开始凭姿色过上向往的生活,后来生活突变,丈夫破产,她从跑龙套开始,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大明星。《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快三个月都没捕到鱼,但他不认为自己晦气,相信明天会更好。在出海捕鱼时,他追踪一条马林鱼跑了两天两夜,捕获后为保护这条鱼又和鲨鱼搏斗,最后他战胜鲨鱼,带着马林鱼的残骸回家。虽然物质上没有得到什么,但精神上却是胜利者。

这些英美文学作品,从历史、文学、道德、品格多方面,展示了英国和美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英美文学所反映的人文思想主要体现在尊重科学、反对神权;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肯定个人奋斗等方面,这些人文思想不仅是西方发达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对我国现阶段的青年具有指导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人文思想渗透的方式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英美文学教学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这个时候的学生由于刚入大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能迅速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目标上,要摈弃传统的功利性,将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语言、人文思想渗透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掌握小说的主要思想,获取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再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方式上,人文思想教育不仅需要英美文学,还要和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相结合,因为文学作品都有时代背景,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充分理解作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将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放映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小说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每一个世纪都有鲜明的历史痕迹,这些痕迹从主人公生活的背景中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世界历史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加明朗。

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将中国文学和英美文学进行对比。像《简爱》主人公和《红楼梦》中的黛玉,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女,都曾经在舅舅家生活。但简爱一直被表哥欺负,被舅妈虐待,最后只有出走。但林黛玉的遭遇却比她好多了,形成这样的结局,主要还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决定的,中国人重视家族利益和血缘关系。

美国的现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状极其相似,都是工业化发展初期,农民走向城市谋生,在城市寻梦。

在艺术手法上,中国文学和英美文学也有很多相似的表现手法,像《哈姆雷特》中的鬼魂现身,和《窦娥冤》中的鬼魂现身相似。但悲剧结局不相同,英国悲剧是“一悲到底”,结果是全部毁灭。中国悲剧结尾,常常是坏人得到惩罚,给人希望。

人文思想渗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不同的英美文学,从中吸取更多的人文思想。

四、结语

人文思想的渗透是一项漫长的工程,短期内很难见效,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培养学生爱钻研、爱思考、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能通过阅读习惯来获取。

猜你喜欢
苔丝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蜂鸟——致苔丝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