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浪/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要坚持不懈地抓《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在企业范围内形成了学好、用好《合同法》的局面。一是充分利用外派培训、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重点学习。举办职工《合同法》学习班,领导百忙中也挤出时间,带头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还派出合同管理人员参加由工商行政部门组织的合同法培训,帮助进一步强化对合同法规的掌握;同时还督促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注意在平时工作中强化宣讲各种合同、信用管理新政策,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学习《合同法》、争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良好局面。
机构建设是创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组织保证。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对信用、合同工作的组织管理,创建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在合同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合同法及ISO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进行合同的签订执行及运行活动,在合同签订之前,根据顾客要求选择合适的、经济的且符合产品要求的作业方法和最新技术并向顾客进行通报。在投标、签订合同之前,应对顾客的要求及企业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工程、工作难度较大的工程、涉密工程及时进行合同评审,对一般合同进行电话口头评审,对评审结果、更改措施及时完整地变更到合同文本中。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合同评审组,一般由企业相关领导、技术、财务、审计及与合同内容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参加,承办部门负责人组织和确定具体人员范围。承办人对谈判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向本部门分管领导请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熟悉各类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按合同规定的事项,有序地开展工作,若在工作中,出现某些条款的变更,都在合同中给予了及时的修改,或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完善合同内容。同时,企业要建立并保持满足合同实施及客户需求的服务系统,注重合同产品服务,坚持不间断地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顾客对合同实施情况的满意程度,重点关注顾客不满意的信息,以优质的服务工作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合同的存档工作中,按照企业有关规定将各个部门的合同统一收集整理,认真做好合同登记台帐并做好归档工作。
企业信用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合同信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因为它攸关企业的形象。在企业之间,企业的合同信用就是互相信任的基石。加强企业合同信用制度的引导、培育和发展需要政企互动,需要我们自身努力和作为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监管的双管齐下。
在推进合同信用建设中,企业首先从强化良好的信用意识环境入手,建立健全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从机制上推动企业自觉形成“守合同重信用”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合同管理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坚持“三挂钩”原则。
其次是强化职工的诚信行为。企业领导及广大职工坚持按照诚信的要求做事,核心是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议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为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否则,就会落入不懂法的困境;变单项宣传为多渠道宣传,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网络的广泛使用,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变单纯地宣传转向结合典型案例展开宣传,通过典型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加强企业对合同相关法规的认识,从而扩大影响,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强化宣传效果。
“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多年来推出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引导企业加强合同信用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诚信社会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显然,合同信用的建设与社会诚信的建设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应当与诚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改革活动方式。
利用工商机关的优势建立企业的基本信息档案,并最终建立起企业的信用档案。对企业合同信用的动态监管实行打分制。制定出合理的打分制度,对分数较低的企业,工商机关可认定其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可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依法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者,则要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再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要进行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相反地,对一些重视合同信用建设的单位,则要给与鼓励,也要向全社会公示,让“守信典范企业”像驰名商标一样最终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合同信用建设,可以形成新的制度优势,在制度中加强诚信建设,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塑造新的文化优势,在新的制度和文化优势的相互交融下,打造出更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