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

2018-11-14 22:44:32/
长江丛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散文文本教师

■ /

一、初中阶段现代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对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现代散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到各种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科能力的形成。

二、初中阶段现代散文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散文这类文体,题材比较自由,不像诗歌那样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围绕着意象、意境进行赏析,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不像小说那样围绕着环境、情节、人物这三个小说要素来分析文本,进而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诗歌、小说教学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明确的教学模式,而散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散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有时也显得很模糊,教师在具体教授文本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围绕什么来确定呢?拿《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为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维目标可以设计成,知识与能力维度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并理解课文大意;过程与方法维度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方面,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重点是教学重点的确定,还是拿《秋天的怀念》为例,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还不善于通过揣摩细节去感受浓浓的母爱,在本课中,有这样几处细节描写,母亲几次提出带作者去北海公园看花,带瘫痪的儿子去看花,实际上要唤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那么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怎样理解看花就是母爱的表现呢?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把这个地方设置为教学重点,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也要为突破教学重点而展开。总体说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只顾及到学优生或者是学差生,教学目标只围绕着学优生展开,就会犯教学目标过高的错误,一堂课结束,只有几个同学听得懂,有进步;相反,仅仅围绕学差生,那么大多数同学又会对语文丧失了挑战精神,觉得学不学都没有用,反正老师讲授的内容都会。

(二)极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是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精彩的、吸引人的导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现代散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你是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呢?”。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常见的情境使学生都能有内容可以表达交流,迅速调动起课堂气氛,此时再追问同学们:“大文豪鲁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吗?在今天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将会找到答案”,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对于串联课堂教学环节的所设置的问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时,围绕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五个问题串联课堂: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作者是怎样解除分歧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设置这五个问题,一是可以串联教学环节,二是问题之间产生了流动性,不是孤立的,学生思考完上一题时所打开的思路也能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三是每一个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何谓课堂的流动性?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而设计的问题之间要具有递进性,问题的提出要从简单到复杂,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性,不能是单一的,要逐步深入,为解决教学重点服务,《散步》中这五个问题之间就是有联系的,可以说五个问题都是围绕“分歧”展开讨论并逐步升华的,逐步递进,同时流动性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原则的。

(三)精选美文提供给学生,形成阅读志趣

自中国文学开始,散文就是一个有着相当实力的文学门类,冰心曾说过:“我们中国是散文成就最最辉煌、作者最多的国家”。那么学生如何在数量颇多的散文中作为阅读文本呢?就需要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除讲授文本外,还要依据本篇散文精选出同题材、同作者、同风格的经典美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来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学生持续阅读,似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所表达的效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眼神和语言,坚持多读书,读好书的人眼神中包含着任凭世界“天翻地覆”,我都“岿然不动”的气势。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角度精选拓展散文:题材内容、社团流派、写作身份、女性散文、学者散文等,这样面对丰富多元的散文创作,学生就可以在“茫茫无际”的散文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年龄、心智的散文作品去阅读。

(四)现代散文鉴赏教学要有方法,朗读法与比较法相结合

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运用美读法提高鉴赏现代散文的能力。朗读法,就是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读”在鉴赏散文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可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分开读、教师指导后带着情感体会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会加快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现代散文的鉴赏能力,以往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很重视对文本的分析,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文本的讲解上,但是学生掌握的水平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只是教师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机械化的记忆,再加上大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技巧变成了枯燥的教学,其实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甚至很多现代散文作者也都擅长写小说、杂文、诗歌,而了解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的散文。正如郁达夫所说:“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任何时期的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的,我们只要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教师可以把同一作者的散文多选几篇,让学生去感悟同一作者的创作风格,然后让学生在多篇散文的比较学习中,总结出该作者的创作个性,这就是比较法的运用。

(五)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学习中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现在的学生比较远离生活,学生缺少生活感悟,对现代散文主题、作者情感的理解存在差异,那么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去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可以尝试提出以下的问题:文本中的情感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你怎样去理解?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的设置是基于感悟生活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对现代散文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答案,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这一细节描写,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浓浓的父爱,以前的学生也没有过多思考,就是被动接受了,但是现在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作者的父亲为何这么不遵守交通法规?这样的问题虽然不完全属于创造性的思维,但是却属于“个性化阅读”,尽管关注的点可能有些偏差,但是真的有学生就是理解偏差,时代变了,学生心理也在变化,所以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正确引导,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个性化阅读”。

初中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知识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离新课标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近,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有一个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散文文本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