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菲/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音乐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广度,增强学生中国音乐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并形成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基本素养,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音乐史》课程的重要性就单单从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入编考试、考研专业课考试,以及从事教学后的教学中,这门课程都是考察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如果单从识记角度来进行教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知识点杂、人文背景难以理解,所以必须上升到情感认同、美育角度进行教学,才能够使学生从深层次地理解、鉴赏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另一层面,《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中也要求通过课程学生来增强学生中国音乐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并形成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基本素养,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些也都是课程美育角度的诠释。
《中国音乐史》主要讲授从远古夏商西周时代到建国后的音乐发展,通过对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音乐特点、音乐现象、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人物及代表作品等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每一时期的音乐特点、音乐现象与其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变化等社会重大变革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音乐土壤角度来理解及鉴赏音乐,从音乐相对论的角度来理解及鉴赏各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及音乐形式。这些教学都需要学生从美育的角度来进行学习及理解,如果只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抄抄笔记、背背知识点,就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史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古代音乐史历经了远古夏商时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六个重要历史时期,从音乐的起源到璀璨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从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到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从说唱音乐、昆曲到京剧,从丝竹之乐到多种器乐形式百花齐放,无不在证明中国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鉴赏层面的学习,音乐背后文化的理解,对于传统音乐审美观的把握,从情感的认同、历史背景的清晰了解,到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掌握,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学习并掌握,还要在情感体验、音乐鉴赏、审美层面进行学习和掌握。
《中国音乐史》虽然是一门史学课程,但却包含了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如音乐美学、音乐欣赏、文献学等,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史不仅仅是美育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一种民族文化价值的相对论。文化价值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存在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观点。 每种文化的背后都有其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时期的深厚渊源,有其最重要的文化核心。《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必须通过围绕文、谱、图、音、像素材资料,在阅读理解、鉴赏听辨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注重知识层面的掌握和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学习中国音乐热爱中国音乐文化,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鉴赏审美价值,能够用历史的发展来解释音乐时期特点、音乐人物及作品的产生发展以及音乐现象音乐体裁形式的发展及变化。上课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要加入课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音乐鉴赏、比较探究式学习、音乐历史剧表演、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及演绎等多种学习方法及手段。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整合知识背景资源进行讲授。在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器乐体验式教学、经典作品赏析、通过对璀璨的中国音乐历史精华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形成学生理解及鉴赏中国音乐文化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使学生从情感体验、情感认同角度来接受学习并理解中国音乐史文化精髓。
《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美育的渗透教学,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价值观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及掌握灿烂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有了更充沛的储备,在审美及文化认同上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更适合提倡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