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昌 /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概念。他的结论是有实验支撑的,即通过研究学生在学习语言两个星期后的知识平均留存率得出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确实能够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如属于被动学习范畴的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的平均知识留存率分别为5%、10%、20%和30%,主动学习范畴中的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的平均知识留存率竟分别为50%、75%和90%。显然,前四种基本上都属于传统的的学习方式,属于个人自学或者被教师灌输学习,后三种则属于团队学习、小组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中高下,一目了然。
自新课改于2012年在全中国范围内各省市覆盖以后,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更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心,团队学习、小组学习和参与式学习都是其中重要的方法论,然而,笔者发现,尽管新课改从开展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我们的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依然奉行的是传统的老一套,具体表现如下:
对于生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师而言,成绩,尤其是中考成绩,依然是当前的重要考核标准,无论是岗位认定、职称晋升还是年度考核都直接和成绩挂钩。而在当前的中考中,英语听力所占的分值相当有限,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都不太重视英语听力,且从表面上看,听力和口语的关系也貌似不是那么大。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师生普遍认为进行口语的训练就是在浪费时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另外,就目前来说,某些地方已经将英语口语开始纳入到考试的范围内,但是由于考试内容简单,学生背一背模板基本上就能考过,因此也就更加剧了师生对于英语口语的不重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最终都被培养成了“哑巴”,会看会写不会说,局面极为尴尬。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那就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师不停地说,学生坚持记笔记,很多学生在课外很是活跃,但是一到了英语课堂就变得很沉默,一旦被老师提问,就会变得口吃结巴,语无伦次。这不仅仅和平时缺乏英语口语训练相关,也和我们的传统教育的大环境有关。一旦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觉自己肯定说的没有老师好,一旦说不好肯定是要被同学嘲笑,甚至是要受到老师批评的。而人一旦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很容易感觉到绝望和悲哀,而避免受伤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参与,保持沉默。
以上已经提及,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看来,主动学习中的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的两周后的知识留存率更高,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英语口语本身就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也是与新课改的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同学习金字塔理论相结合,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把好发音、句型和词汇关。发音、句型和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三大部分,作为最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掌握好了,就能树立起自信。首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说”。这里的“说”不仅仅是生生互动,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或者学生同自己的互动。通过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再到再听自己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都能得到实现。通过自己读和说,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优势,发现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了。其次,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句型表达或者语法结构。
第二,教师也有必要需要给学生创立一个比较好的语言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笔者就有同事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每天课前抽出5分钟给学生播放学前英文动画片《小猪佩奇》的部分内容,中国学生对此已经很熟悉了,因此下一句的中文对白是什么,学生了如指掌,但是怎样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呢?这实际上给学生出了“难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几乎都是在“胡说八道”,嘻嘻哈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进步就比较明显了,学生开始除了上课时间外,其他时间也会蹦出几句与《小猪佩奇》剧情相关的句子或者词汇,而该教师则坚持每天课前都让学生听一遍,然后跟着剧情说一遍,效果很好,目前该班学生的英语口语已经在全校学生中遥遥领先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算是真正的寓教于乐了。
总之,将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训练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削弱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教师的大力倡导下,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口语水平为衡量标准之一,运用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实现英语学习的真正价值。另外,学好英语,说好英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训练和应用,需要教师通过采用适当的强制和非强制的手段,然学生从“让我说”逐渐转变为“我想说”,等到了这个状态,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就算是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