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视觉审美文化解读

2018-11-14 21:34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派动画电影动画

刘 也

(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 东京 187-8505)

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视觉语言有所区别,在设置表意功能和创造艺术效果上,它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国产动画电影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下,动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叙事体,尤其是在视觉时代,动画电影更是成为这一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这也就使得,对其视觉审美文化这一关乎其艺术本体性的研究,显得日益关键和重要。

一、国产动画电影视觉上的“传统”与“现代”

中国动画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遭遇了重重挫折,也曾有过以“中国学派”震惊世界的辉煌时段。可惜的是,“中国学派”真正大放异彩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九年,随着“文革”的开始,中国动画陷入了几近停滞的困境中。而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动画尽管开始了复苏,但是在中国社会逐渐开放的过程中,随着《铁臂阿童木》等外国动画的引入,以及电视机在各个家庭中的普及,中国动画的市场被外国动画轻易占领,国产动画也出现了滑坡。但外来优秀动画的涌入也意味着其产业模式、创作方法进入到中国来,国产动画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在全新的产业体系中出现在观众的面前。那么在对比“新”与“旧”时,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最大的区别并非内容,如“中国学派”最引以为豪的《大闹天宫》(1961)和近年来引起最大轰动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2015)尽管间隔了半个多世纪,但都取材于名著《西游记》。国产动画一路走来,真正的新旧之别,在于视觉审美上。

一般来说,静止的一帧画面在以每秒24帧连续播放的情况下就构成了动画,而动画在结合了电影语言规律的安排后就成为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一样,动画电影也有着鲜明的审美风格。人们普遍认为,美式动画电影情节幽默夸张,画风追求写实,苏联动画电影语言诙谐,造型滑稽,而日本动画电影则崇尚手绘及较为深刻的内容等。中国的“中国学派”则以艺术片为主,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之后,为世人贡献出了集多种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于一体,极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动画形式,如在“中国学派”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中,有着美日动画不具备的视觉审美特征。而到了当代,在商业经济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产动画不得不追求经济利益,走上了一条以商业片为主的发展道路。这使得在创作中,美学往往不得不让位于模式化的、高效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同时由于其他动画强国的强大影响力,美国动画电影的尚实审美,日本动画电影的唯美审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产动画电影。大批中国动画人力图在保留民族审美精髓的情况下,吸纳外来审美文化,迎合视觉文化时代观众的趣味,将蜚声国际的外国动画的优点,与中国的传统题材相结合,在全球化的同时建立本土化,打造了一批属于新型视觉审美文化的作品。尽管其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足够被拈出,作为与“中国学派”相对的一种审美倾向被进行解读。

二、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视觉审美文化

“中国学派”代表的正是一种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的视觉审美文化,它有着鲜明的“中式”烙印,大量视觉审美文化来自中国古代绘画或诗意的美学追求。

(一)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原指在国画艺术中,画布上有笔触的地方与留白的地方以一个合理的比例存在。一旦实多而虚少,那么画幅就会存在主体过多,分散观者注意力,甚至让观者无法识别的问题,而一旦虚多实少,画面内容又会显得偏少,“虚”所本应承担的“幽远”美感也将被空无取代。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不乏直接运用国画艺术的水墨动画,这一类动画充分地发扬了虚实相生的视觉审美文化。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1961)中,小蝌蚪在变成青蛙之前一直在水中游动,但是水在国画中很少直接画出,大多是通过留白来体现。在电影中,水也是“虚”的,而飘摇的水草、浮萍,动物在水面上荡起的涟漪等,这些“实”的内容无不在提醒着观众清澈见底的池水的存在。正如电影理论家伊夫特·皮洛曾经指出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共同证实了,人们观看某样事物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认识和发现的过程。人类的看是存在现在的目的和认知的。法兰克福学派也指出,大众的看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行为,而是复杂的,与文化相关的社会行为。观众早已有了“蝌蚪游于水中”的知识储备,因此水并不需要画出,观众也能产生水的想象。虚和实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协调的互相作用。

(二)幽情逸韵

幽情逸韵也来自国画,强调的是一种深沉、超俗的情致和韵味,在国产动画电影中,这则体现在动画人热衷于绘制优美、雅致的意象,甚至在部分电影中,观众在视觉上获得的享受要远远多于从情节中得到的娱乐。例如在《牧笛》(1963)中,电影无意讲述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而更像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初夏时分,人与牛怡然自得,和谐相处的生活小品图。电影用青山翠竹等,构成了一个幽静深远的乡野环境,而牧童则身心放松,在吹了一阵自己的短笛之后,进入到梦乡之中,来到了一个有着奇峰叠嶂,飞流瀑布,白鹭黄雀的世外仙境。牧童想要自己的水牛跟自己回家,水牛却因为贪恋这里的美景而不愿离去。直到梦醒,牧童用短笛召唤来牛,在红霞满天,炊烟袅袅中远去。与之类似的还有《山水情》(1988)等,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对白,但是古琴艺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千古幽情,老琴师和少年师徒相得的厚谊和洒脱的风骨,都通过画面传达给了观众。同时,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顿悟”“不立文字”的灵感,这些极端抽象的内容,也都被电影以风雨、山峦、流水、白云等意象加以表达,即使是并不了解如《广陵》绝响等典故的观众,也能从视觉上备感清新、淡雅,感受到画面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一类电影往往都在视觉上重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主张,人对自然采取的是顺应、尊敬的态度。

(三)奇趣灵动

无论是在角色造型,人物动作,还是在场景等的设计中,“中国学派”及其在复苏时代的后继者都崇尚一种奇趣与灵动的美感。同样是让观众感到有趣,国产动画电影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真实物象进行变形,还强调某种“以少见多”,这与美国的夸张、苏联的滑稽等又是略有区别的。例如在《三个和尚》(

Three

Monks

,1981)中,红衣小和尚是庙的第一个主人,他身材适中,脸上有两块红晕,意味着他最年轻,也最害羞,缺乏主见,才会在自己是最先来到庙的情况下,无法给两个后来的和尚立规矩;第二个蓝衣瘦高和尚愿意和红衣小和尚一起抬水,瘦高身材表示了他并非懒人,长方形脸和蓝色僧袍暗示了他不善变通,循规蹈矩的个性;而导致没水喝的第三个和尚则是黄衣胖和尚,矮胖身材、厚嘴唇则显示了他憨厚懒惰的一面,所以他才会不顾他人的感受,一来就喝光了庙里的存水。从传统戏剧,建筑等摄取视觉元素,也是增进电影奇趣灵动性的方式。如《天书奇谭》(1983)中,县令贪得无厌,见钱眼开,他的形象就是戏剧中的“丑”的扮相,留着三撇胡须,脸上有一大块白色,而乌纱帽的帽翅两端则是两个铜钱形状的圆。又如在《骄傲的将军》(1956)、《大闹天宫》中,人物的面目和武术动作,很多都来自京剧,将军和孙悟空的脸无疑来自京剧中的“花脸”,暗示了人物的性格,而打斗则往往并不落到实处,点到为止,身段优美,飘逸灵动,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现代视觉审美文化

及至20世纪90年代,多种原因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新的视觉审美倾向。第一,全球都开始了从语言文化向着视觉文化的大转型,这必然会影响到各国动画电影在审美形态、具体绘制方式等方面的转向;第二,全球化使得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主流艺术之一,也必须在视觉审美上呼应与跟进美日动画这样的成功者;第三,国产动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迎来了自己的产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阶段。

(一)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最早出自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指的是电影摄像机以一种超过印刷术的方式进行传播,人们通过视觉来体验事件,乃至情感、思想等。而在动画电影中,则体现在对可视性的高度重视,一部部充斥着“景观”的电影出现在观众面前。正如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指出的:“可视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国产动画电影开始走上一条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的路线,在视觉上有了对三维、高清等的明确要求。而在审美上,则逐渐由传统的以画面简约,隐喻丰赡为美,变为以逼真可感,丰富炫酷为美;从崇尚意在言外,意在画外,变为了直接强化视觉效果,给予观众大量信息。这在一些中美合拍的动画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运用了3D技术的《魔比斯环》(2005),以梯田、竹林、长城等画面让观众目不暇接的《妈妈咪鸭》(2018)等。而在纯中式“血统”的动画电影中,如《宝葫芦的秘密》(2007)、《风云决》(2008)、《藏羚王之雪域精灵》(2015)等莫不如此,美景、魔法效果、异度空间等无处不在,中国动画人可谓在制造可看性、娱乐性上不遗余力。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文化促成了在电影中出现各类对经典的解构、戏仿,以及各类原本属于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元素的拼贴,曾经的“中国学派”强调风格、视觉与叙事的高度统一,然而在后现代时代,影像的拼贴不再被排斥。例如在《宝莲灯》(1999)中,孙悟空的形象保留了《大闹天宫》时期的京剧脸谱形象,云雾缭绕的天宫也保留了“中国学派”时期的水墨风格,沉香的形象则是与葫芦娃类似的典型中式少年,而嘎妹、小猴和哮天犬等的形象则显然借鉴了迪士尼的视觉风格。此外,与剧情关系并不大的编钟、兵马俑,嘎妹族人的“望月节”舞蹈等,则作为中国元素被加入其中。与之类似的还有如《麦兜故事》(2001)、《兔侠传奇》(2011)、《大鱼海棠》(2016)、《小门神》(2016),在后现代的氛围中,观众早已不会将电影中的拼贴视为不和谐,而只会从各类符号和影像中得到狂欢的享受。

在时间的推移中,国产动画在视觉审美上走过了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之路。在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势已成必然,同时外国动画巨头的地位又一时不可撼动的情况下,国产动画也一度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表现不能令人满意。但近年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得到市场与专家一致认可的优秀之作的涌现,为动画人在视觉审美上昭示出一条可行之路,即国产动画完全保留民族特色与传统美学元素,同时兼顾现代审美中重视觉、尚综合的倾向,在精英性和大众性、中国风和国际化中找到平衡点,以走向第二次辉煌。

猜你喜欢
学派动画电影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是动画迷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