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体坤 唐中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2013年以来,陕西影视频频发力,亮相国际影坛和全国荧屏。电影《德吉的诉讼》《百鸟朝凤》《塬上》等在国际上陆续斩获殊荣;电视剧表现愈加不俗,涌现出《大秦帝国》《幸福满满》系列,以及《我在北京,挺好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长征大会师》《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众多业界精品,重塑了“影视陕军”品牌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回馈和观众口碑。
2013年是陕西影视的第一个丰收年。是年,陕西创作电影22部,电视剧45部(1482集),其中12部登陆央视。《德吉的诉讼》获德国科隆电影节最佳中国影片奖,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聂荣臻》《幸福满满》《懒汉的幸福指数》等相继在央视播出,谍战剧《神秘人质》《渗透》、抗日剧《火线三兄弟》《打狗棍》等在省级卫视热播后再度登陆央视,“陕西制造”影视剧的火爆,形成一支劲旅,初现了“影视陕军”品牌的峥嵘。
2014年至2015年,“影视陕军”势头渐盛,类型、风格上不断成熟,再创影视佳绩,“陕西制造”跻身六强。
2014年陕西出产电影31部、电视剧16部(562集)。《推拿》(娄烨,2014)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以及第51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我在北京,挺好的》《舰在亚丁湾》《兵出潼关》《大漠苍狼》等一批精品剧热播,“陕西制造”顺势成为国内影视剧场有强势竞争力的品牌。
2015年,陕西生产电影31部,电视剧16部(607集)。电影《摩梭姐妹》(李宏宇,2015)获美国纳什维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加拿大欧亚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奖项。电视剧《别让我看见》《平凡的世界》《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空巢姥爷》《历史永远铭记》等登陆央视。电视剧“输出”也有新亮点:陕剧《小麦进城》入选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空巢姥爷》入围第11届中美电影节电视剧“金天使”奖。
2016年至2017年,是陕西影视高歌猛进、超越进取的两年。这表现在,电影获奖数量和等级大幅提升,陕剧在题材、类型和风格上更加成熟大气,日趋多彩。
2016年,陕西立项影片108部,42部获公映许可;电视剧完成16部(651集)。陕西电影数量和获奖级别再创新高,《百鸟朝凤》(吴天明,2016)、《遵义会议》(于紫菲,2016)、《血狼犬》(刘建华,2016)、《T台魔王》(牛辉,2016)等7部影片先后在全国院线放映。《你在哪》(樊昊仑,2016)获第4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百鸟朝凤》(2016)获“五个一工程”奖、年度十佳华语电影。《定军山情歌》(2016)获第14届国际山地电影节大奖、第34届迈阿密电影节华语电影峰会最佳剧情奖。此外,《血狼犬》(2016)获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老腔》(高峰,2016)获第6届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优秀原创故事影片奖等。
电视剧方面,陕西电视剧在国内继续呈高端播出态势。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征大会师》《毛泽东三兄弟》《千里雷声万里闪》《红旗漫卷西风》等革命历史剧热播,叫响了陕剧的“红色文化”品牌。都市情感剧《好先生》《嘿,孩子》《下辈子还做我老爸》等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播出,掀起收视热潮,使陕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7年,电影《塬上》(乔梁,2017)《大漠雄心》(强小陆,2017)在国际斩获殊荣。陕剧在荧屏频频出彩:《大秦帝国之崛起》作为开年大戏荣登央视,现象级大剧《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全国掀起收视热潮,激起一股陕西文化热。新崛起的“影视陕军”正以一批既有国家水准,又“陕味十足”的“陕西制造”,不断刷新人们对陕西影视的认知,“印象老土”的“陕西制造”有了时尚格调与流行色彩,“陕西制造”日渐成为“影视陕军”的突出特色和鲜明文化标识。
近年来,陕西影视创作涉及革命历史、近代传奇、都市生活和当代军旅等不同题材,内容上则注重“弘扬主旋律,讲好陕西故事”,即一方面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彰显陕西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如《遵义会议》(电影)和《聂荣臻》《长征大会师》《大秦帝国之崛起》《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等;另一方面关注民生现实、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如电影《德吉的诉讼》《推拿》《大漠雄心》《你就像一朵花》(秦小鹏,2017),电视剧《幸福满满》《我在北京,挺好的》《别让我看见》《空巢姥爷》《好先生》等,从而形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文学改编”等交相辉映的类型创作格局。
相比之下,陕西电视剧在类型化和商业成就方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表现在题材、风格和类型择取上,“陕剧”创作明显与电影拉开了距离,偏于商业和主旋律,并依托区位特点和本土优势资源,日渐形成红色历史、都市情感和文学改编等主打类型。
红色历史剧方面,“陕剧”善于将主流价值表达与电视娱乐性相结合,注重类型元素的糅合互渗,多元尝试,开挖红色题材的商业价值。如有红色题材与谍战元素相融合的《神秘人质》《渗透》《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有抗战历史与民间传奇相融合的《打狗棍》《火线三兄弟》《大漠苍狼》《我的铁血金戈梦》《豆娘》。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革命文化,给予了陕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方面,陕西强化题材规划和创作引导,围绕重要历史节点做文章,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类型意识和叙事自觉,商业表现上也日渐成熟大气,推出重大题材(红色历史剧)、革命传奇剧等相互依托的主打影视类型,使陕西“红色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大为提升。
现实题材方面,都市剧成为近年陕剧创作的优势类型。“陕西制造”的都市剧特色鲜明,普遍立足陕西本土叙事,满满的陕西味道,紧贴时代,关注当代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书写小人物的凡俗人生和励志故事,形成了大时代下个体叙事的独特艺术品格。“陕西制造”的都市剧类型多具有现实主义的底色和积极的人生价值,创作贴近生活,饱蕴社会正能量,既折射出人生百态,又能切近当代都市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及时感应时代气息,发掘基于人性向美向善的正能量与道德伦理表达。如有讲述小人物励志打拼的都市情感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电视剧《别让我看见》取材于真实事迹,是全国首部以“见义勇为”为素材的都市剧;《空巢姥爷》聚焦老年人的情感婚姻生活,呼吁人们对老人们的情感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也有反映当代年轻人情感婚恋问题的《我是幸运儿》等。
文学改编方面,陕西电视剧也有诸多亮点,其中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和《大秦帝国》系列(三部)最具有代表性。陕西丰厚的地域文学资源,是本土电视剧创作的鲜活源泉。近年的陕西电视剧在文学改编上,呈现出少而精的创作特点,如《盘龙卧虎高山顶》(改编自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大秦帝国》系列(改编自孙皓晖同名历史小说)等,均在全国掀起了收视热潮。
文学品质向来是“影视陕军”创作的底气和特色。陕西文学资源优厚,“文学陕军”创造的大批当代经典,给予陕西影视丰厚的文学滋养。新时代语境下,如何化用这批本土优质资源,用文学反哺影视,推出具有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电视剧精品,是“影视陕军”顺势崛起避不开的一个议题。
2013年以来,“陕西制造”精品迭出,电影获奖、电视剧播出的数量和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屡屡成为业界精品标杆。尤其是电视剧产出,在掀起收视热潮的同时也将陕西地域独有的历史和人文理念传播开来,在全国荧屏刮起西北风,再次打响“文化陕军”的品牌。“影视陕军”新势力在崛起,“陕西制造”俨然成为陕西文化的标识,成长为国内外影视领域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品牌。
陕西省政府“重点在影视”的文化发展思路已见成效,为陕西影视的创作持续高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这充分地体现在管理部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题材规划和创作策划的有意导引,如在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召开了全省重点影视作品创作座谈会,对电影、电视剧进行重点选题规划,陆续推出《遵义会议》《毛泽东三兄弟》《长征大会师》《红旗漫卷西风》《千里雷声万里闪》等一系列重点电视剧,播出后在全国打响了“陕西红色文化”品牌,提升了“影视陕军”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陕西影视格局可用“国有企业领衔带动,民营企业百家争鸣”来形容。据2016年统计数据,陕西拥有影视制作机构361家,其中民营公司约占九成,且多集中在曲江。初步形成以西影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陕文投、曲江影视集团等国有企业为龙头,丫丫影视、光中影视、春天融和影视传媒、大秦帝国影业等民营公司为辅助的产业格局。西影等企业龙头优势明显,主要集中于重大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制作上,依托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基础,陆续推出《遵义会议》《血狼犬》《聂荣臻》《兵出潼关》《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毛泽东三兄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批精品佳作,打出鲜亮的“陕西文化”品牌。在西影、陕文投等龙头带领下,丫丫影视、光中影视、大秦帝国影业等民营企业由弱到强,得以顺利成长,日渐成为陕西影视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开挖多元资源,在电视剧类型和风格上屡屡出新,他们推出的《我在北京,挺好的》《白鹿原》《大秦帝国之崛起》等剧均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和口碑,提升了“影视陕军”的创作品质和声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陕西影视新势力的崛起,影视剧产品的顺利输出,乃至在全国制播市场的传播力和品牌价值提升,均与陕西影视产业联盟和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的大力助推有着直接关联。正如延艺云《新西部电影策》指出的,西部影视的发展不仅应将时尚审美潮流和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更应该注重资金运作和市场运作的结合,塑造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的集合性文化品牌。而其中的关键是“将资金运作和市场运作结合”。
2013年10月,由陕文投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电影集团等50余家影视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陕西影视产业联盟。该组织联合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借助“西部影视节目交易会”的平台,整合省内优质资源,展示推销本省优秀影视作品,从而推动了陕西影视与全国制播市场的顺利对接。目前,陕西影视已初步形成投资、拍摄、制作、发行、后期开发、产权交易、院线经营、影视基地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组织和管理上能够合理调配、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与国内制播市场的对接,扩大陕西影视出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升陕西影视在全国影视市场的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2017年,陕西影视享誉国际影坛,闪耀国内荧屏,电影、电视剧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再创佳绩,充分显现出“影视陕军”新势力崛起的势头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陕西制造”彰显了“影视陕军”的雄厚实力,同时也标志着陕西影视已进入精品生产、高端播出、持续发力的新常态。
注释:
① 电影《大漠雄心》获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白金雷米奖;《塬上》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② 延艺云:《新西部电影策》,《电影艺术》,2009年第1期,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