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诉求视角下的国产古装电影创作

2018-11-14 21:34窦春蕾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古装文化

窦春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我国古装电影的丰富。这一类电影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们娱乐观众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观众的思想观念,有着相对于其他类型片更为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意义。因此,在探究国产古装电影时,我们除了肯定其美学诉求外,也有必要注意到其文化诉求。

一、民族认同诉求

辉煌灿烂的历史既是国产古装电影的素材基础,也是其生成的心理基础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华夏为尊,夷狄为卑”的优越地位中,在世界体系中占有东方中心的地位,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来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而遭受着侵犯与侮辱,以至于国人在反思中对本国文化得出了文化落后的评价。而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实现了又一次的复兴和起飞,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恢复,甚至民族主义也有所抬头。在如奥运会开幕式等重要对外场合中,几乎被视为历史积淀具象化的代表的“古装”不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中国”的标签之一。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经历了这百余年的起落后,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需要重新得到定位,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兼具自卑和自信的情感需要得到疏解,这也正是国产古装电影一直保持着市场热度的原因之一。

在胡玫的《孔子》(2010)中,孔子心怀克己复礼,“吾从周”的政治理想,因此在以中都宰的身份觐见鲁定公时,不厌其烦地按照成套的跪拜礼仪行事,即使身边的人说“孔大夫,你可上堂再拜”。孔子也不为所动。这也与在电影的结尾,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孔子回归故里后,又严肃、庄重地对鲁国都城重行大礼形成了一种呼应。中国观众能够敏锐地从中捕捉到一种属于中式的社会关系和古代道德规范,而非中国观众也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东方古国文质彬彬、典雅有礼的韵致。这在西方学者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的今天,对建立民族认同,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对民族凝聚力的意义,是极有意义的。与之类似的还有如谢晋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精神为内核的《鸦片战争》(1997),徐克宣传惩恶扬善,不畏强权精神的《新龙门客栈》《七剑》,李仁港的鼓舞人们勇敢追求理想的《三国之见龙卸甲》(2008)等。相对于其他类型片而言,国产的古装电影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领域,但是在推崇中国美好的道德和价值观,树立中国英雄等方面,却是有很大的重合的。这一类电影贴合中国观众展示民族辉煌、渴求民族复兴的潜在心理。

正如张岱年先生所指出的:“如果中国文化仅仅是一些病态的堆积,那么中华民族只有衰亡一途了……而我们现在却更要注意考察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积极的、健康的要素。……中国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虽衰复盛,这就证明,中国文化中一定有一些积极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粹内容。”例如在吴宇森将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搬上银幕的《赤壁》中,原本吴宇森所最擅长的港产枪战片中的江湖情谊、暴力美学以及教堂鸽子等视觉元素则被改换为瑜亮情谊、家国情怀等更具文化深度的内容。张岱年说的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基本精神的四点,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以及天人协调,都在上下两部《赤壁》得到了体现。刘备集团居于长坂坡后的逆境中依然保持了品德的强健与自强不息,刘关张赵战时勇猛无敌,平时则各自编草鞋,写字画画,教儿童读书,不卑不亢,得到了孙权集团的尊重;笑称“什么都会一点,生活会比较有趣”的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与周瑜结交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博学多闻的一面以及注重平衡的为人处世尺度与标准,而在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桥段中,诸葛亮则掌握人的心理与自然规律,最终取得赤壁一战的大胜,是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的典范。诸葛亮羽扇纶巾,轻袍缓带的潇洒智慧形象也超越了中国进入到西方观众的眼中。曹操兵败赤壁,从此三足鼎立之势形成的历史进程,在《赤壁》中被叙述得完整且一波三折,“八卦阵”“飞鸽传书”等古代战争元素更是得到了巧妙的视觉元素编码。尽管电影有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夸大小乔、周瑜和曹操情感纠葛的一面,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电影对民族文化和正确的精神传统的宣扬无疑是到位的。电影在日本、美国等地得到的较高评价,也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认同诉求被认可的一种体现。

二、个性化诉求

如前所述,古装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话语的表达。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古装电影就成为在后殖民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状态下,国人在必须走向世界的情况下又彰显民族性,标举民族个性的产物之一。正如陈凯歌在拍摄了《无极》(2005)之后曾经表示,当电影中的奴隶昆仑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查理·陈的时代已经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厄尔·德·比格斯从警察张阿平那里得到灵感,创造了一个说着蹩脚英语,肥胖可爱的华人侦探查理·陈,一连撰写了一系列大受欢迎的小说,福克斯公司则在30年代将这些小说搬上银幕,使得查理·陈成为一个经久不衰,但是又是有刻板化华人形象之嫌的形象,最终成为一个文化禁忌。在当下,人们追求新鲜、差异,希望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文化也不例外。陈凯歌对昆仑的定位,正是如此。《无极》提供给世界观众以新鲜、差异,一个不同于西方奇幻设定,富含中式美感的世界,但是这种新鲜和差异又是由中国人提供的,中国的面貌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书写。

另外,对于作为个体的具体电影人而言,由于受到的限制相对于时装片更少,拍摄古装电影也是其彰显各自艺术个性的一种方式。如上述的《无极》,与陈凯歌后来的《妖猫传》(2017)一样,都是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斥了陈凯歌式的唯美主义和暴力主义,让观众的视觉快感不断得到满足的影片。又如冯小刚根据《哈姆雷特》改编而成的《夜宴》(2006),陈嘉上和钱永强取材于《聊斋志异》的《画皮》(2008)等,或是以宫廷斗争表现权力对人性的侵蚀,或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牺牲,且都有如千军万马,琼楼玉宇,刀光剑影,华服美器等让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奇观,这些其实都是导演在全球化的商业机制下凸显个性,进行属于自己的文化表达的方式。

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将古装电影视为“东方景观”的代表,抑或是作为电影人的自我表达载体,电影都很容易被电影人主动置于一种“被看”的窘境中。原本为满足个性化的文化诉求,电影应该有代表“我”的姿态,然而最后却有可能变为一个文化上的“他者”。电影本身是有开拓市场,迎合市场必要的文化商品,资本的诱惑使得电影人无法完全无视观众的审美,甚至主动去制造满足观众想象的奇观,这也就使得电影有沦为东方主义或消费主义凝结体的危险。换言之,电影展现的并非“我”本来的样子,而是观众想象中“我”的样子。这样一来,古装电影中的种种表现其实是一种被强加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一种向商业妥协的症候。例如,在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中,根据《雷雨》创作的剧本本身其实并不单薄,对历史进行架空也无可厚非,也有如重阳节、中医、刺绣等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制造东方景观的诉求下,电影中宏大的场面,艳丽璀璨的色彩以及令人目眩的菊花、黄金等视觉符号,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和土星奖等奖项,也是在于服装而非剧情,可见斑斓而诡异的视觉文化符号在电影传播时的重要。毫无疑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作为作者的电影,是其艺术个性和对中国文化理解得到尽情发挥的一部作品,但是电影又其实满足的是国内外观众的一种猎奇、窥探的心理。

三、文化纠谬诉求

前述的诉求其实可以归纳为文化传播诉求,而在此之外,电影人还有着文化纠谬的诉求。部分电影人并不满足于单纯为观众提供感官上的愉悦享乐,而试图引发观众的思索,甚至是对固有的历史文化记忆进行修改纠正。

例如,在《刺客聂隐娘》(2015)中,导演侯孝贤在用一年时间去读《资治通鉴》、新旧《唐书》之后,剥除了人们标注给唐代的如“强盛”“盛世”“大气”“开放”“华丽雄伟”等标签,不仅在电影的整体意境上削减现代性,让电影向唐代风貌靠拢,并且借助聂隐娘放弃刺杀田季安这一故事,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中晚唐的藩镇格局。其时的河朔等藩镇承认唐朝廷的中央地位,并无观众所误解的有觊觎天下的野心,但是又因为胡化等原因而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要求自身政权的独立地位。早期被公主培训为刺客的聂隐娘信奉“朝廷至上”的理念,但去到魏博后,在与魏博中人的交往中,聂隐娘逐步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最终选择了不杀田季安,并不仅仅是旧情未断,而是为了同时保全朝廷和魏博的利益。此时的聂隐娘,与并没有出场但立场相同的嘉诚公主形成了对照。又如在王竞的《大明劫》(2013)、路阳的《绣春刀》(2014)中,明代走向灭亡的原因则被进行了探讨,人们一直认为的结束明代的罪魁祸首是魏忠贤的“阉党”,以及“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等,被重新评价。在《大明劫》中,瘟疫暴露出来的是兵源不足、补给不足、军屯被占、政治腐败等军政积弊,病入膏肓的并不只是病人。《绣春刀》中,“阉党”被锦衣卫剿灭,但朝廷早已极度腐朽混乱,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诸多人士更是与“阉党”有所牵连,以至于崇祯最后不得不说“不能再抓了,再抓就没有官了”。在明末千疮百孔的状态下,指望对魏忠贤或其党羽进行清算就能匡救国家是不现实的。

对于对历史文化存在误解或不甚明晰的观众,这一类电影起到了理性引导的作用,这是颇为可贵的。尽管,人们并不能够期待古装电影承载起匡谬人们对历史错误认知的责任,但电影人这种对待历史严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市场化的电影变革当中,在题材缺乏的时候,电影从老祖宗那里挖掘题材,拿古人说事儿是聪明之举。回归本土的联合制片路线或许给国产大片的运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回归到民族文化的原点上,既有国际视野,也有本土关怀。”古装电影并不仅仅意味着观众得到了一种在装饰、服饰上的视觉表象,还意味着电影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某种暗示和标显,电影不可回避地与文化的教化、宣传有着某种勾连,使得电影人满足各类文化诉求成为可能。在当代国产古装电影的创作中,不难发现,电影人以历史作为起步点,进行着考虑了大众主流文化倾向的言说,通过电影来赢得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以及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古装电影成为电影人兼顾商业上视觉奇观的营造,以及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乃至兼顾精英式个人审美趣味表达和观众喜好的一种有利选择。也有部分电影人在电影中表现出了对大众的文化干预,对大众的文化误解进行了纠偏匡谬,显示出了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古装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