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楚
出版精品力作是每一个编辑的职业追求,也是出版社耐以生存的基础。而出版精品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图书导向的把控、选题的策划、作者的选择沟通、编辑的工匠精神、书稿的审读校对装帧设计和印刷,以及到图书的营销、推广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认真对待。
优秀的图书作品必须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的宣传舆论喉舌增添力量。习近平同志的“2.19“讲话精神明确了党媒姓党的观点,也为精品力作的出品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想出精品,就得具备阵地意识。所谓阵地意识,就是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单位,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喉舌,必须为党和国家承担职责,那就是守好阵地。必须要具备强烈的导向意识,把导向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对出版传媒企业而言,传播面越广、影响力越大、公信力越强,导向管理问题便更加凸显。中南传媒作为一家上市传媒公司,就对导向问题曾发文,提出过“四个一”导向管理原则,即“明确一种身份、坚定一个立场、严守一条纪律、划定一批禁区。更加重视导向管理,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必须恪守的职业底线。把导向管理作为“紧箍咒”来念,时刻绷紧这根弦。
有资料表明,在整个图书利润总额中,选题策划的利润贡献率一般在50%左右,由此看来,选题策划能够决定一家出版社的未来,也是一部作品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图书能否成为精品,内容是源头,是活水。
在选题的策划上,通常的做法是,成立一个编辑委员会,就编辑提供的选题进行多方科学论证,从选题有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进行投票决定。一般来说,一个好的选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要具有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好的选题必须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普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具备“真理”。就是要符合基本的理论知识,逻辑清楚,论证科学,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三是具备“真情”。好的选题要能打动人,具备真情实感,给读者以启悟、鼓舞、激励。四是具备创新。选题雷同、跟风炒作的现象越来越多,只有选题创新才能够被读者认可,被市场接受。
编辑是精品力作的直接塑造者,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部作品的好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编辑也开始变得浮躁、功利,很难沉下心来做研究,老琢磨着如何编辑赚钱的书稿。编辑做原创的东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选编、汇编、大全等东拼西凑、重复雷同的东西。某些编辑甚至成了“书稿经纪人”,自己不审读书稿,不思考选题,全部交给合作方或者外包处理。
在编辑工作中倡导工匠精神,就是提倡编辑要具备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编辑中的“工匠精神”主要是指: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图书产品也同样如此,必须要由好的工匠打磨。
把好图书质量关,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也是精品力作的品质保证。在实践中,就是要务必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即责任编辑一审;主任或副编审以上人员复审;社长、总编辑终审,这也是图书出版管理条例的明确规定。出版社确保图书编校质量的几大举措为:严格的制度建设、严格的质检程序、质检人才队伍的建设。
精品力作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数量越来越少。书是永久的消费品,是人民群众精神的依托,出版精品力作能提升出版社的名誉,更能满足人们群众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导向、质量、选题、编辑是精品力作的“4个维度”,只有牢牢把握这四个方面,方能打造传世之作,打造永恒的精神消费品。
[1]黄书元.选题是出版质量第一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3-26.
[2]罗紫初.编辑出版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徐柏容.论编辑与编辑出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