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的内容选择与语言表达的创新融合

2018-11-14 16:27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海燕
中国广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演播读物语言表达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王海燕

高品质的内容供给是有声读物的核心竞争力。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声读物填补了人们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丰富的收听体验。但是个性化、高品质、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也对有声读物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内容选择和语言表达是有声读物的核心要素和生命线,两者的有机融合更是有声读物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通过对有声读物的内容分析以及语言表达的研究探讨,提出两者创新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有声读物的内容选择

有声读物,在《辞海》中的定义为: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声的“电子书”。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受众阅读方式的发展,有声读物的内容类型、载体形式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时至今日,笔者以为,有声读物是一种以文字为基础、以声音为媒介、通过传播要素的集成生产来满足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

(一)有声读物的内容

有声读物的内容最早来源于可视产品向听觉产品的转化,类型以广播长篇连播、小说连播为主,综艺语言类产品为辅。随着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有声读物内容覆盖日益宽泛,有文学艺术、情感励志、实用科学等内容类型,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网络文学,有声阅读成为受众逐渐依赖的阅读形态。据调查,24.61%的听书人群每天听书时间达到30~60分钟,其中66.71%的人听书内容以小说为主。目前,我国有声产品用户超过1.3亿人,移动音频总用户规模已达到8.6亿人。以“喜马拉雅FM”采样推算,有声读物日播放800万次左右(250万小时),“蜻蜓.fm”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

(二)有声读物的内容生产方式

有声读物按照内容生产方式分为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简称PGC)和职业生产内容(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O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是有声读物运营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内容生产的通用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模式演进和实际考量,随着受众对于有声读物内容质量诉求的日益强烈,精品化、专业化的专业生产内容成为行业竞争力所在,有声读物的未来发展必将走向职业生产内容之路。

(三)有声读物的内容载体

有声读物主要通过存储播放、智能终端、定向一体机等载体进行渠道推广传播。光盘等存储播放是目前有声读物在机构推广中依然使用的载体形式,以教材教辅、益智文学等附赠光盘为主。定向一体机是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产品,如听书机、故事机等。而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逐渐成为有声读物最重要、最便捷的载体,也是有声读物市场拓展的必争之地。目前具有听书功能的应用程序(App)多达数百款,“懒人听书”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款,自2012年上线以来,它以优质的内容、精良的制作一直占据着有声读物市场较高的份额。

(四)有声读物的局限性

一是有高原,缺高峰,内容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有声读物的内容海量但同质化严重,结构不甚合理。奇幻、穿越等内容铺天盖地,娱乐、综艺等节目内容良莠不齐,快餐消费盛行,精品内容供给不足,受众选择产品的自主性没有完全覆盖,获取感官体验及情感满足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

二是门槛低,大而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好的音频需要正版文本、优秀演播者和精品制作的严密闭环。文本删减不全、混音合成嘈杂无序,尤其是演播者的角色带入、音色、感情表达不悦不舒,成为制约有声读物发展的痛点。

二、有声读物的语言表达

在浅阅读时代,碎片化的移动阅读成为主要趋势。受众在选择收听内容的同时,对演播者的声音、风格和品质的要求更高。目前市场上有声阅读内容制作未形成全行业通用的制作流程,导致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处于内容生产核心环节的专业演播者成为许多有声读物运营商全力争夺的资源。比如:“懒人听书”通过主播招募计划正在打造专业演播资源链条。

对于有声读物,语言表达就是核心生产力,悦耳悦心是最好的标准,要提高受众对有声读物的黏合度,就要在语言表达上精准分析、精确投放。

(一)文本语言要精炼

在有声读物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最稀缺的是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有声读物的文本要足够精炼,才能够快速并精准地吸引受众。如果文本语言晦涩难懂,就会让受众失去兴趣与耐心,如果文本语言冗长拖沓,就会影响受众对有声语言的理解和解码, 形成信息传递的失真和遗漏。有声语言不能撇开文本内容,只能真实转换,所以有声语言表达要回归本源,注重文本语言的高品质传播诉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表达的再创造。

(二)有声语言表达要丰富

文本语言的意义意境, 要通过有声语言来表达。“有声语言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韵律美。从语义上说,必须清晰、完美;从情感上说,必须真挚、丰满;从声音上说,必须圆润、自如;从语态上说,必须精致、细腻;从表象上说,必须贴切、鲜明。”表达时“声、情、气”等各种要素应完美结合,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

1.演播要准确。首先,对文章的理解要准确。演播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研究把握, 全语境感悟、全方位解读文本语言, 表情达意要准确,尽量保留文本的原汁原味。其次,吐字发音要准确,符合演播的语音规范。

2.演播要生动。演播是艺术,能够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让听众能够省去对文字的咀嚼并得到文字以外的更加丰富立体的感受,这需要通过演播者的再创作。演播者通过对文本层次、段落、语句之间的逻辑理解与强化,综合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声音形式、情感色彩和表达方式来打动受众、吸引受众、感染受众,从而使有声语言的传播“达于耳”“入于心”。

3.演播要个性化。演播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受众需求也是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在高度社群化、交互式的网络平台,个性的标榜与认同是快速传播的前提。相同的文本语言, 在演播者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中,通过音色的变化、韵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转换等,都会传递出极具个性化的信息,对于拓展粉丝长尾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4.综合语言要有感染力。除了演播者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有声读物还会主动采用角色扮演、背景音乐、情景模拟声等综合语言来渲染文本语言, 生动描绘文本场景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地增强受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一是语言表达的阅读深度较差。声音的线性传播特质和受众的碎片化阅读特点,让听书不像看文字图书那样可以轻松地实现重复阅读、任意阅读、标注笔记阅读等,致使一部分习惯深度阅读的人放弃了“听书”这一阅读方式;二是语言表达的阅读速度较慢。就同样的一本书来说,听书耗时是看书的五六倍,因此有声读物有时会对原著内容进行删节,并进行片段化呈现,这样就无法满足许多喜欢逐字逐句读原著的受众的需求。

三、有声读物的内容选择与语言表达的创新融合

对于有声读物,声音语言就是核心生产力。要遵循有声语言传播规律,把握有声语言表达特点,做到有声语言表达艺术性与贴近性的统一。“朗读同其他的艺术活动一样,应该在给人们信息的同时,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千方百计地迁就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随意改变语言的样式,违背汉语的特质,就会造成艺术上的粗制滥造,必然为大多数听众群体所唾弃。在追求‘感官文化’‘快餐文化’的今天,尤其要警惕艺术的平面化、私语化倾向。”

(一)坚持精品意识,加快推进用户+专业生产内容(PUGC)模式

目前,有声读物的内容资源极大丰富,供给琳琅满目,结构却不甚合理。在扩大数量的同时,要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打造精品。一方面,要在录音设备、数字合成等硬件技术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当硬件技术在同一起跑线上时,高素质的演播者和制作人就成为决定有声读物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决定用户认可度和吸引力的重要竞争要素。归根结底,人力资源是提高有声读物水平的关键,比如:“蜻蜓.fm”着力增强专业主播的内容生产能力,目前已经有超过12000名签约主播。“喜马拉雅FM”也从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转为更为精品化的专业生产内容模式,并在400万草根主播中根据评价体系实现了8万名认证主播的精选,并设立喜马拉雅大学,对平台主播进行专业培养。“酷听听书”独家签约鞠萍、董浩等300多名国内著名主播以及柴少鸿工作室等国内知名广播剧专业团队。“懒人听书”则通过主播招募计划,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有声产品。名播、名品、名段的精品化趋势会成为今后有声读物内容与表达相融合的重要路径。

(二)坚持垂直细分,实施精准提升计划

要确定有声读物的目标受众,为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受众提供精确的多边互动体系,实现产销对路。现在有声读物的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他们具有强大的消费预期和现实需求,拥有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处于多元化的阅读场景。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内容推送、偏好设置上下足功夫,在 5~20 分钟的产品中实现重点、精品内容精准推送,提升受众体验。可以从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等多个维度进行内容专业化与表达精品化融合的细分投放。

(三)坚持重点突破,抓牢关键竞争要素

有声读物的内容越多,知名主播越多,听众越多,这三者的匹配度越高,就越容易形成正向、良性循环。一是要完善标准评价体系,建立授权执行机制。鉴于目前国内有声读物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要对直接上传到有声读物平台的作品和内容制作者进行标准评价、筛选。二是加快品牌打造,吸引专业演播队伍创新创业。演播者的品牌代表着演播者的个性风格、个人魅力。一个品牌演播者可以带动一个庞大的收听群体。通过长期孵化的演播专业人才加入,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建共享,就可以实现有声读物精细化生产运营。比如:2016年11月,“喜马拉雅FM”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合作建立了“声音双创基地”,成为融合音频新媒体内容创新与创业实践的发展平台。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迅速复制,实现内容与表达的紧密融合。

注释

①沙孟影:《专注内容,声工厂想要为用户提供全品类的有声读物听书服务》,猎云网,2017年10月18日,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73518.

②刘振兴:《浅析UGC、PGC和OGC》,人民网,2014年1月20日,http∶//yjy.people.com.cn/n/2014/0120/c245079-24169402.html.

③④张颂:《朗读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第93页。

1.张颂:《朗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张颂:《朗读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张锐:《视听革命:广电的新媒体战略》,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4.傅乃芹:《移动互联时代有声读物发展潜力研究》,《中国记者》,2015年第6期。

5.姚争:《新兴媒体竞合下的中国广播》,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年版。

猜你喜欢
演播读物语言表达
声入人心
——剖析有声小说演播技巧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