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青 计毅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的文化,它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的烙印,使之区别于其他民族,通过特定的媒介记载和传播。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在传统文化的意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属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孕育了中国人民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品格,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不断地去奋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滋养和精神家园。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离不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我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解决了一系列革命和建设的问题。习近平曾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须本土化才能起作用,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推进中国化。而要想推进中国化,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四十载弹指一瞬,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以经济、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由1980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2017年的世界第二位。但是,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或者说不重视精神文明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注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才能解决国民信仰缺失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提高国民的精神面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和谐”和“中庸”的文化,包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世界观,“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的人民观,讲究“仁爱”和“诚信”,对于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好处。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糟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观点和价值理念,我们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应该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完全否定,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决不意味着盲目排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有开放的气魄和胸襟,敢于运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讲清楚”,指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具有自身特色;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历史和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四个讲清楚”明确了对待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把他们摆在什么位置,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去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避免国民意识形态的混乱,培育国民的主流价值观,凝聚共识。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和精神命脉,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不够发达,占GDP比重偏低,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要“以洋为尊”,“去中国化”、“去历史化”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日本的文化产业大量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美国都借用中国的“花木兰”和“熊猫”等历史文化的素材。他还指出,要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传统文化的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同时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个重要方面[J].人民论坛,2014(08).
[2]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