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
近年虽有《芳华》《无问西东》《红海行动》等引发的观影高潮。但毋庸讳言,我们总还是会在当下电影中发现太多的问题,留下太多的不足和缺憾,诸如猫眼电影与《后来的我们》预售、退票罗生门,与“快鹿集团”有关(《叶问3》《大轰炸》)的资本投机,与天价明星、明星偷税漏税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携《捉妖记》之余勇和品牌却明显仓促圈钱,让人叹惋不已的《捉妖记2》,姜文仍然自嗨、过度张扬自我、蔑视观众的《邪不压正》,下大工夫花费巨资打造中国奇幻大片但因种种原因上档两日即匆匆撤档的《阿修罗》等等,都凸显了电影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诸多问题。总之,中国电影成就很大,但遗憾、问题也很多,而可发展的空间则堪称无限。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影院、银幕刚性上升终会结束的事实,我们不能总是依赖人口红利,而应该向内容生产、电影管理、生产效益等方面寻找发展空间,更不要透支观众的热情和精神需求,不能伤害投资者的信心。
鉴于此,我们需要深度剖析检索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症结,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策略,包括宏观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和中观层面上的具体举措和制度建设。中国电影需要质量提升、产业升级和机制保障,也需要理论批评去研究这种保障机制即中国特色的体制、机制、生产、创作及政策、法规等等。
近期来,受到学界关注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应该就是中国电影的“理论批评保障”的一种努力意向。从某种角度看,“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现实背景下,对“电影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一种兼具观念革新意义、现实发展需求和理论建构方法论意义的“顶层设计”。在立足当下电影现实的基础上,电影工业美学试图在理论层面上建构一个互补辩证、兼容综合且务实有效的理论体系,在强调工业意识觉醒的同时,更呼唤着美学品格的坚守和艺术质量的提升。
本栏目的几篇文章均是围绕这一话语的理论阐发或批评实践。
《争鸣与发言:当下电影研究场域里的“电影工业美学”》在梳理电影工业美学已有研究和争鸣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在电影研究的全球/本土、历史/当下、时间/空间之间的位置,认为电影工业美学符合新世纪以来电影研究的技术和媒介转向,并与本土视域里的中国电影学派构成了对话关系。
《类型融合、叙事策略与“工业务实”——“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建军大业>》以《建军大业》为个案研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与表征,并从影片文本故事层面、技术工业层面和电影的运作、管理、生产机制等层面进行了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工业美学”实践与话语建构》则从跨媒介生产与传播、运行管理机制,以及电影场域话语建构三个层面来探讨“开心麻花”的创作体现出的“电影工业美学”,如“制片人中心制”“双导演”模式,工业流水线生产等。
《<妖猫传>:“工业追求”与“作者表达”的冲突》在工业美学的视域下对《妖猫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由于导演的个人艺术追求,影片依旧具有叙事割裂、主旨晦涩、类型模糊不清等问题,商业性与艺术性,工业追求与作者表达的冲突在影片中依旧存在。因而在“电影工业美学”的标准下,影片仍需加强艺术主题的商业化、大众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