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敏/西安市艺术学校
贝弗里奇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由此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甚至是人生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的喜好,如果学生能对语文学习甚至是其他文化课的产生都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将成为博学的人,至少是各个方面都懂的人。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对专业课感兴趣却对文化课不感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把乐在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到如此地位,也进一步认证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知。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在现阶段的中职学习中是不重要的,至少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对他们以后的帮助不大。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中职语文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中职学习阶段学习语文对于专业课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占用。另一方面,语文在专业上的作用不大,语文的运用不过是会说话就够用了。
第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许多中职学生表示,小学、中学的语文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们认为学了十余年的语文一直成绩平平,再学也学不好。与其学不好,还不如不学了。这样也不会有心理压力。
第三,教师课堂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好多老师始终奉行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甚至是一些老教师,他们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是一个模板复制过来,很难调动课堂氛围。学生在上课时很难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甚至产生了一上语文课就犯困的现象。
第一,应让中职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并不只是会说话就够了那么简单,正如语言是一种艺术,在待人接物中,我们应该讲求语言技巧,一句话,相同的意思,可能从不同的人最终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感觉。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是教授学生应试技巧,更多的,我们应该把语文特有的艺术展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会说话,而是如何把语言成为自己的气质,如何在面试或者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一句话让面试官或者领导耳目一新。
第二,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整体,都具有个体差异性。然而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取对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难度,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获取以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的确立自信心。作为老师应该转变对中职生的看法,全面客观的看待中职生,中职生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文化课上的差生,但是在老师的角度上讲,学生都是平等的,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中职生。而且,中职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鼓励,更需要来自老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交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地依赖和信任老师,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探讨一些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老师,从而爱上语文这门课程。
第三,应该改变固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的融为一体。其次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随着老师的提问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进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开小差的现象。如果遇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大胆的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一起展开深入的探讨。还可以把某个有趣的故事排成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真切的感受课文。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学生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兴趣的培养,关键还在于老师。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