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悠久的历史使它成为中华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因其韵味悠扬、如泣如诉,被人们称为“会说话的乐器”。它的音色柔美,酷似能表述人生,也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多数二胡作品都是标题性音乐,通过作品标题就能判断出作品所表现得内容。但要演奏好二胡曲目,不只要看作品的标题,更要透过标题深入地了解曲目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刻画的音乐形象,才能更好地领悟曲目的内容与情感。二胡经典名曲《二泉映月》为华彦钧(阿炳)所作。乐曲借景抒情,描绘了阿炳一生的凄惨经历,没有一定阅历的人很难淋漓尽致地表达该乐曲的情感。它的风格浑朴而又苍劲,表现了阿炳坚强不屈的性格。乐曲既包含了对世事艰辛的感叹,却也不乏积极向上、抗争命运的力量。乐曲层层展开,直达人的内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演奏者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这首曲子中丰厚的文化含量。这是《二泉映月》演奏的大技巧,也是一种软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征、审美、形态、传承和社会功能等,在曲目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二泉映月》表现出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追求情感与伦理的结合与渗透,推崇音乐表现的蕴蓄、婉曲、韵律、意境,强调音乐形态的谐调、中和、简约、适度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音乐文化的表现。
演奏者还要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力。做到以声感人,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演奏时演奏者情感体上要全情投入,设身处地地体验彼时中年阿炳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在情感表现方面,要做到形体动作(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内部动作)的完美统一,表演与演奏的统一,以及心手的统一。要把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含量充分地表现出来,争取“以情动情、情情互动“的艺术效果。
演奏者还要熟悉掌握包括锡剧音乐在内的许多民族戏曲音乐的演奏技巧。该乐曲的音乐素材十分广泛,可以说是广纳博采,兼容并蓄,其中包括锡剧前身“常锡滩簧“音乐,其中的引子、主题音调、特性音调等,均源于“常锡滩簧”。如do、sol定弦也与锡剧的定弦相同,而速度也与锡剧簧调的慢板、哭板、铃铃调、迷魂调的板式速度完全一致。
演奏者更要超脱墨守师承和呆板的模仿,开启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体现出调式的特点,使音乐达到刚健明朗、深沉凝重的要求,演奏出那种抗争精神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及饱经沧桑之艰辛的音乐感觉。在音乐旋律上的大跳,八度音程、五度音程的跳进,使音乐在平柔的旋律进行中顿生棱角,表现了阿炳倔强的性格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旋律线上可以根据二胡各把位的音色及表现力的不同,严谨地有层次、有逻辑地展开乐丝,表现出对传统旋法及演奏法的大胆突破。在弓法上要使用传统弓法,其中的切分弓法和分弓,要强调弱拍位置的重音,从而形成阿炳的演奏风格。乐曲中的长音要多使用波弓,尤其是四分符点音符的前一个音,要达到一波三折、音断意不断的感觉。在演奏中多用动作果断、坚定并有一定棱角的滑音,表现为起弓带有音头,动作轻快、刚直,表现了阿炳坚强的性格特征。在节拍重音的移位中,乐曲的节拍重音与通常基本乐理中的规则相距甚远,而接近于民间锣鼓中的重音形式,这是阿炳受江南戏曲、小调、锣鼓音乐等民间音乐的熏陶而形成的。在透音的运用时可以在演奏内弦上把位一指的“2”音时,食指迅速地一放即按,隐隐约约地透出一个空弦音,这样能别具风味,这也是阿炳汲取了江南丝竹的演奏手法的结果。定把演奏也是本曲目演奏风格的又一特点,由于阿炳是边走边演奏换把不方便,故一段旋律一般只在一个把位中演奏,遇到把位以外的音用伸展手指按出,通常音会稍高一点,但这正好符合辅助音向骨干音倾斜的音律美原则,听起来十分悦耳,而且刚健有力。总之,《二泉映月》的演奏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是无限的,不要只限于模仿贵在神似,要掌握阿炳的“功夫神韵”。
《二泉映月》倾诉了阿炳苦难的一生,同时也是他坚强性格的写照,透露出一种来自底层人民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它以新颖和富有创造性而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胡音乐是一个广博的世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人,一名民乐演奏工作者,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本民族的东西。二胡的技术技巧方面还需要我们多多去探索。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二胡作品会应运而生,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传统乐器。让我们共同期待二胡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