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
——现代小戏《麦子熟了》演出之感悟

2018-11-14 12:42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戏外化春生

小淮剧《麦子熟了》讲的是麦收时节,憨厚的收割机手春生帮助善良的离异农妇秋叶收割麦子,不想收割机坏了,加之天气突变,尚有几分地麦子还没割完,无奈二人只好人工抢收,在下雨前抢收完毕。在麦垛前躲雨时,秋叶对春生的多次帮助,心生感激,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的爱意,春生也终于鼓起勇气向秋叶表达了倾慕之情。我在剧中扮演“春生”这个角色,感触良多。

说实话,当团领导将《麦子熟了》的剧本交给我时,并告诉我这个戏将参加市里比赛时,我十分激动。但看了剧本后,我心里又没了底,心情也从当初的激动变得忐忑不安了起来,一是这些年虽说演了些角色,但几乎演的都是传统戏,传统戏的表演程式与现代戏的表演路子完全是两回事,现代戏是用戏曲表演方式表现观众所熟悉的生活,单从“手眼身法步”这“五法”来说,现代戏要更贴近生活。《麦子熟了》里面割麦、捆麦把、堆麦把……很多表现现实生活的细节均为观众所熟知。那么,如何跳出传统戏的程式化表演,生动形象地表现观众所熟悉的生活,让观众接受承认和喜欢。二是这个小戏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它却完全诠释了中国戏曲“虚拟性”的特点,让整个舞台回归到戏曲的本体,给二度创作留下更大的表演空间。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完全依靠两个演员唱做念表、载歌载舞,真正的“以歌舞演故事”,对于演员来说这是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俗话说:唱戏要唱情,演戏要演人,观众要看的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演活人物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演员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反复研读剧本,琢磨人物,把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性格吃透,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个人物。更要注重对剧本中角色的体验,立在舞台上才会更真实可信。为了演好演活春生这个角色,我首先从角色体验开始。我在网上找到若干“对子戏”的戏曲视频资料,如传统折子戏的《双下山》《拾玉镯》、锡剧《双推磨》和现代淮剧小戏《刘二姐赶会》等,揣磨和学习借鉴演员的表演。然后我再次认真地研读剧本,让剧本中的每一句台词都做到“字字走心”。我充分借鉴《双下山》中的表演形式,用丰富的形体动作和身段为剧情所提供的丰富空间,赋予了该剧很强的舞台表现力。我还觉得春生给观众的印象不单单是忠厚老实的形象,他其实是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好青年。他帮秋叶收麦子并不单纯是因为他喜欢秋叶,更多的是他被秋叶“离婚不离家,奉养公婆”的大爱行为所感动,真心实意地想帮她。当秋叶主动向春生示爱,春生并没有欣然地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秋叶,也怕沾污了这个纯洁的“爱”字……所以在把握这个人物尺度上我觉得表演欠了他就是个老实无用的人,表演过了,他这个人物就成了小丑,他性格的闪光点就没有了,要不温不火,精准拿捏。所以我并没有单纯地表现他老实的本性,而是注重他内心的外化表现。记得在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要注重角色体验,在塑造角色时,要始终通过动作的外化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我尝试着这样做了,得到了导演的认可,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我为春生设计了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紧张或激动时手指常常会绕衣角。这个外化的动作既符合人物个性,又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所以并不显得那么突兀,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经过导演和同事们的悉心帮助,《麦子熟了》最终获得第四届“中国宜兴梁祝艺术节”剧目铜奖、盐城市第五届小戏小品展演一等奖。

通过演出《麦子熟了》这部小戏,我有许多感悟:一个好演员要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与所扮演的角色合二为一,在舞台有限的表演时间中,要用寸时寸金的态度,运用自己所能表现的艺术手段最大限度展现艺术魅力,这样才能塑造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好角色。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创造中去,才能取得成功,就像剧中所唱的那样:麦子熟了,爱情成了,雨不下了,天也晴了……他们的爱终于和麦子一起成熟。

猜你喜欢
小戏外化春生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曹春生作品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小戏骨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不认账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脚踏实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