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化艺术中心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潇洒、流畅的旋律,体现了门德尔松富于生命力的才华和浪漫主义性格。这首协奏曲的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它的3个乐章是连续演奏的。
这一优美的曲调是从一首民谣发展而来的。连接部(总谱C)不像有些乐曲那样,只是主题的过渡和调性的转换,自身没有鲜明的主题形象,这一连接部主题也非常流畅优美,起伏跌宕。
先由乐队奏出连接部主题的第一乐句,小提琴紧接重复,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调性已接近b小调,两乐句的旋律过后,有三个段落的连接发展:段落一是紧接旋律的音阶式的上下行起伏的乐句,每句以强奏的长音结尾;段落二(总谱D)由双音震音和三连音构成,这里有三个乐句,每一个都是一个渐强的进行;段落三(总谱E)是乐队长音衬托下,小提琴分解和弦的演奏,每句的最高音都要强奏(sf),又经过一个渐弱的乐句,进入了缠绵悱恻的副部。
副部主题是一首抒情而稍带忧郁的旋律:副部(总谱F)开始于乐队声部,以极弱的力度,小提琴进入是采用连弓(含有保持音)奏法,从中声区开始,缓缓上升,同时伴随力度渐强,从这个强点上(总谱G)持续一个长乐句后,力度渐弱。这时,又出现了主部动机,开始了乐章的展开部(总谱H)。
主、副部主题都是舒展的旋律,没有强烈的对比,展开部也没有很剧烈的戏剧性冲突,就呈示部的主要主题材料一一进行发展,分三个段落:段落一以音阶和分解和弦为主,形成异彩纷呈的华丽走句,后在乐队长音和颤音的衬托下,出现主部主题动机片段(总谱K);段落二(总谱L)是连接部材料的发展,先是主题旋律,紧接是八分音符连绵的发展;段落三(总谱N)又回到主部主题的动机,由这一动机的展开直接引入华彩乐段。
再现部变得更为紧凑。小提琴顺应着华彩乐段的分解和弦演奏,乐队便轻轻地再现主部主题和连接部主题,小提琴休止12小节后演奏了连接部的后半部分,以引入副部的再现。副部在E大调上再现。
副部再现完毕,又回到主调(E小调),由副部动机引入乐章的尾声(总谱R)。长大的尾声是乐章的各主题乐意的总结:首先是乐队节奏音型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音阶、琶音构成的辉煌段落(总谱R),这一段落连续不断地演奏,以分解八度的半音阶进行推入音区最高点,在极强的力度上出现主部主题动机(总谱T),富有动力的激情,随后进入流动的连接部旋律;尾声的最后一个段落(总谱U)是急速(Presto)演奏的辉煌的结束段。整个乐章构架得简朴、匀称、严整。第一乐章没有结束在主和弦上,而是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乐章。
三部曲式的首部在C大调上陈述,舒展优美的旋律直抒胸臆,微微起伏的6/8节拍,似内心按捺不住的波澜,不禁要倾心歌唱。
接下来的段落(总谱A)在人们的内心荡起一层层涟漪,随着调性到C大调的回归(总谱B)又恢复了平静。
三部曲式中部主题,首先由乐队奏出,随后小提琴在乐队双音震音的衬托下,用八度双音演奏(总谱C),随后,小提琴又加入了一个震音声部,使得声音丰满而具有回响的效果,似乘风飘逸般潇洒动人。三部曲式的再现部(总谱E),小提琴在较弱的力度上吟唱出首部主题,这里乐队却采用了中部的织体,运用双音震音,衬托着这一宁静的旋律,与首部的风格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首部的织体,没有经过调性变化。本乐章的尾声(总谱F)顺应再现主题的旋律,每乐句在属音或主音上停留、徘徊,最后静静地结束在主音上。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小提琴的各种技巧使这首乐曲新颖美丽。引子在e小调上开始,这个引子的出现缓和了第二、三乐章之间的对比。主部直接进入E大调,开始几小节诙谐明亮的分解和弦如开场的号角,一句强似一句地奏出,接下来的主部活跃跳动。副部(总谱1)主题由小提琴演奏的B大调上行音阶引入,先由乐队呈示出主题旋律,再由小提琴反复,主题旋律中短时值休止符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的弹性。接着旋律又由乐队接替,小提琴以无穷动式的走句相应和(总谱K),随即引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简洁的再现。中央插部(总谱L)是一个短小的乐段,出现在D大调上。这是乐章中惟一一个在下属方向开始的乐段,所以有些新异的味道,这一旋律经乐队反复很快结束在小提琴连顿弓的走句中。
再现部(总谱M)完整地再现了主部,副部主题(总谱O)主要由乐队演奏,小提琴或以音阶琶音、或以长颤音、或以强力度震音进行附合,时隐时现,与乐队交相辉映。尾声以震音为主,间或双音、和弦的强奏,演奏一气呵成,使乐曲在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1]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