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话剧的发展与探索

2018-11-14 09:05刘方政
山东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学性麻花桃花源

编前语:

话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属于西方舶来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这之后话剧经过发展改进,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持续绽放出光彩。但是,大部分读者对话剧的了解还停留在《雷雨》《茶馆》等传统经典剧目上,对当下话剧的认识也停留在《暗恋桃花源》、开心麻花等影响广泛的剧目和团体上,为使读者对当下话剧有些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本期热点话题聚焦当代话剧的发展与探索,诚邀山东大学的刘方政教授组稿,为读者带来关于话剧艺术的审美感受。

刘方政的《对当前话剧创作三个方面的思考》认为在消费主义文化浪潮之下,话剧艺术变得“不合时宜”,要解决话剧与观众的分离,必须结合当下的话剧实践,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反思:既要弘扬传统文化更要关注现实、既要弘扬主旋律又应针砭时弊、既要注重通俗性也要保证文学性。郭荣荣《赖声川的戏剧理念》以《暗恋桃花源》为例,分析了赖声川所坚守的戏剧创作理念,认为从最初对台湾社会的人文关怀,对海峡两岸议题的关注,到对人类共通的生命情感的探索,他的创作视野超越了个人历史经验的层面,到达一种更为阔大的群体关怀和生命思索。苏愔的《面向观众的生活艺术》以“开心麻花”为例浅谈当下话剧的生活化趋势,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话剧生活化,是话剧民族化、大众化在当代继续向内化深化发展的产物,但是,应处理好文学性与剧场性的关系,使话剧“生活化”不易流于媚俗。

本期组稿/刘方政

本栏主持/苏 敏

猜你喜欢
文学性麻花桃花源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麻花
菊与星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桃花源记》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麻花
你心中的桃花源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